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办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这些要求“该不该”
为他们去解决。
“能不能”
,就是要按规矩办,“该不该”
,就是要动脑筋看在规矩之中甚至规矩之外还有没有办成的余地,有了这个“不拒绝原则”
,做起事情可能就会更加“人性化”
一些了。
我们要牢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我们的师生轻言“不行”
或者“不能”
,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况下,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不违反校规校纪,就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帮助他们。
这是作为一名大学中层领导干部的最基本意识,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学校里有一些事情是必须通过集体讨论才能通过的,个人无权做出决定。
特别是遇到操作周期较长、涉及范围较大、连带问题较多的事情,尤其要过集体讨论,并请示分管的校领导以后才能作出决定。
二是善于协调工作,勇于承担责任。
在任何组织体系中,部门的设置永远都有边界,都有一定职权范围。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怎样分工,怎样划清边界,也还总会遇到一些边缘性问题的归属是可能模糊的,好像你也可以管,我也可以管,但实际的结果往往就是大家都不管。
这个时候,大学的处长们就应该有一种“全局观”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部门之内,而是要作为学校全局中的一员,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善于协调,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问题看似超出了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但是通过变通、通过想办法是可以促成问题的解决的。
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处长是否合格,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备履行规章制度的能力,履行规章制度的工作应该交给科长甚至科员们来完成。
对处长们的要求,关键是看他们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否变通、能否想办法协调各种资源去解决新问题,去解开那些看似“无解”
的问题。
学校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
面对突发性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通过采取适当方法、妥善处理。
尽可能地减少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体现了处长们的水平,体现了他们出色的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
我曾经说过,“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
,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应该成为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典型,做“想办法”
的成功者。
三是享受工作的过程,而不是享受开会的过程。
首先,无论是座谈会还是协调会,目的都是要做成事情、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的目的只是布置工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其次,在召集会议之前,组织者应该对会议内容心中有数,不能把解决问题的会议开成“神仙会”
。
即使是座谈会,也是要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才开,什么时候是小范围的会,什么时候是大范围的会议。
千万不要把开会当成一种嗜好。
会议的组织者如果不能控制会议时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是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
四是在工作中要“多汇报,少请示”
。
我始终认为,如果遇到问题,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应该比分管的领导更清楚形势的发展,更具有发言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