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必要性”
“互动性”
的关系。
(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
这一概念出现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它抓住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和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虽然目前对学术管理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还有争论,但一般认为: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学术事务和活动的管理;主要针对行政管理而提出的,针对大学管理的特殊性而强调的。
1.学术管理
高校学术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
主要是指大学中以促进学术发展、提高教研水平为目的,主要由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代表组成的组织,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的权威性,对学术事务具有咨询、审议、评定、决策等管理。
大学学术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对大学中所有学术工作及一切与学术有关事务和活动的管理(除去后勤总务工作)。
从狭义上讲,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对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指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的权威性,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对大学内部学术工作开展的管理活动。
它所处理的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事务,主要包括专业和课程的调整和设置、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学术规划的制定、学术梯队的配置、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任用、科研成果的审定、职称的评审等,而不是泛化的、一般意义上的学校事务。
[3]
学术管理往往由“学术管理组织”
来完成的。
所谓“大学学术管理组织”
,是指大学中以促进学术发展、提高教研水平为目的,主要由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代表组成,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的权威性,对学术事务具有咨询、审议、评定、决策等管理权力的学术团体。
在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组织主要指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成果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评审委员会、课程评估委员会、科技规划委员会、专业评议委员会等。
在国外,这类组织主要包括大学的评议会(有的叫协议会)、教授会、教授评议会等。
[4]
学术管理的对象是高等教育的学术事务与活动,主体是教师,是拥有渊博知识的学术人员,即包括校长、教授、副教授及所有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员。
只有这些具有学术造诣的人员参与到大学的学术管理中,才能保证大学学术标准得以贯彻、实现,才能保证大学学术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真正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反映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
[5]
2.行政管理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即管理主体依据学校章程和某种民主程序及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具体说来就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大学的学术特点决定了学术人员应该在大学中广泛参与管理学术事务;大学的行政管理也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行政管理是大学组织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学职能的多样化,大学组织的复杂性,需要有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发挥作用。
同时,大学行政管理的合理性还在于能够弥补学术管理的不足,消除学术管理的局限性。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
学术管理的存在确保了大学教学、科研的基本属性,行政管理的作用则在于协调大学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6]
就个人理解:行政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主体、方式、内涵、追求的目标等)指向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层的、等级的,统一的、纪律的、秩序的,公平的,效率的。
(二)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
大学管理的特殊性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存在一个传统的、本源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即学术管理;其二,在此基础上,大学管理具有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
:二者的关系是互动的,“学术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