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问题之一 理想化问题(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随之而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对独揽文化、教育大权的教会发起全面攻击,导致整个教育制度的巨大动**,与天主教密切相连的旧大学遭唾弃,大学处于极度混乱和倒退状况,学生人数急剧减少。

但是,德国宗教改革并不想摧毁大学,相反,它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牧师来阐述、宣传新教教义。

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大、教会财产的征用以及罗马法的接受,世俗政权也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从事法律职业,在这些社会需求的压力下,旧大学被改造成为培养神学家和法学家的社会机构,摆脱了混乱和倒退的危机,新的大学也适应社会需求成批增加。

但从整体上看,大学的实际情况仍很糟糕,经院哲学、烦琐哲学的方式还未完全排除,却又产生了新的烦琐哲学。

与英国一样,当时划时代的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成就大多在大学之外取得。

加之1618年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破坏,大学不再是进步的象征,被看成是逐渐衰亡的机构,到17世纪末,德国大学的声誉一落千丈,这是德国大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

[5]

中世纪大学争得的各种权力,可以说它是城市市民反抗封建教会的产物。

然而,中世纪大学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教会势力很快就渗进了大学。

如巴黎大学到13世纪中叶,已完全为教会所操纵,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院哲学,讲座大多由僧侣把持,有自由思想的教师被排挤出校。

14世纪以后,很多大学实际上是教会开办的了。

一直到19世纪,在这几百年间,大学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初创时期的原样。

由于大学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大,社会角色缺失,在大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冰河期”

“17世纪以后,不少大学因缺少学生而关门。

如建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不得不关闭达26年之久(1626—1652年);巴黎大学也曾在16世纪末中断过教学活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不景气,到1685年,牛津大学因缺少学生而濒于消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

[6]这就是大学发展史出现的所谓300年冰河期。

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大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时,就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

二、“理想化”

的渊源:大学是传统的、保守的、追求卓越的

大学的理想化情结,是由它的组织特征所决定的。

社会组织分为三类: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大学正属于社会公益的第三部门。

从三类组织的特征上分析:如果政府组织追求的是“公平”

和办事效率,强调的是统一、秩序、等级和纪律,那么经济组织追求的就是经济“效益”

,强调的是工作标准、规格、程序,那么大学是一种文化机构,是一种学术组织,追求的则是“学术”

“民主”

“自由”

的氛围,“理想”

“完美”

和“卓越”

强调的是“探索、创新和独创”

,这种组织特征就决定了大学的固有理想化情结。

(一)大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保守的、传统的组织,不易受到社会剧烈变革的冲击。

大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有一个统计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做过一个统计,全世界在1520年之前创办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的名字,以同样的方式,干着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当中,其中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宗教团体。

大家可以看到,不以营利为目标的这些组织,最具有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类似一个宗教组织,它有一种特殊的使命,就是mission。

那么大学的理念,我们知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相对来讲,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