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卜伽丘《十日谈》(第三日节选)
banner"
>
乔万尼·卜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生于商人家庭。
关于他的诞生地,缺少确切的资料予以论断。
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
他反对封建专制,拥护共和政体。
卜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
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
传奇小说《菲洛柯洛》是卜伽丘的第一部作品,大约写于1336年。
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从中世纪传说中汲取素材,叙述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少妇和一个青年异教徒的爱情故事。
他们冲破种种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
《十日谈》中有两则故事就取材于这部作品。
《菲洛柯洛》是欧洲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
其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
,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十日谈》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欢宴歌舞和讲故事消遣时光,10天里每人讲一个故事,共得100个故事。
人文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这部故事集。
作者把抨击的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教会,揭露教规是僧侣们奸诈伪善的恶因,毫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辛辣地嘲讽教廷的驻地罗马是“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
。
《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16、17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发生过很大影响,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卜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
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
卜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她原是个大家闺秀,却下嫁给一个羊毛商人。
她怎么也不能把她的丈夫看得入眼,因为她想,一个出身微贱、孜孜为利的生意人,尽管他发财,也不配做一个有身分的女子的丈夫。
加以他枉有这么些钱,却整天到晚,只知道织布打样,跟纺毛的女工争论线粗线细,庸俗不堪,因此她决定除非是万不得已,决不让她的丈夫来搂她亲她,为了安慰自己的空虚的心灵起见,她又一心要给自己找一个比羊毛商人更称意的情人。
后来她果然暗中爱上了一个年富力强、风流温雅的绅士,直使她神魂颠倒,白天看不见他,晚上就睡不着觉。
可惜她害的是单相思,她这片情意,对方一点不知道,所以竟不曾注意到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