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校长还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
“我反对把学校办得过大。
中小学最大的学生规模最好是1000人左右,那种5000人、上万人的学校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顾明远特别强调。
在一些年轻教师看来,教育家就是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
对此,顾明远明确表示:“教育家不是教师的终极目标。
教师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的学生能个个成才,个个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家是工作的结果,不是自封的,是做出成绩以后被社会承认的。”
“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努力掌握教育规律,自如地运用教育技能,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喜欢你,崇拜你。
教育家吕型伟有3句话: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创新。
这就是年轻教师要规划的职业生涯。
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就照亮了自己!”
四、教育家的产生需要肥沃的土壤
教育家的锻造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土壤、阳光和水分,尤其是要造就一大批而非极少数的教育家,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顾明远认为,中国需要教育家,呼唤教育家,但同时需要为教育家的出现创造有利的环境。
“全社会都要切实地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像尊重科学家那样尊重教育家。”
他特别强调,要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让全社会都了解。
在他看来,我国有许多优秀教师,既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又钻研教育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提出过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观点,但没有被大家了解和重视,因此也就说不上是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为广大教师所公认的教育家。
尽管也评选模范教师、先进教师,但只看重和宣传他们的教学质量、思想品德,很少总结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缺乏应有的高度。
包括评选特级教师,也都是从教学水平来衡量,有些地方还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教师文化修养、教育思想的全面评价。
顾明远还提出,要多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要倡导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这样的大环境才有助于培养和锻造一大批教育家。”
顾明远这样说。
[1]原载《中国教育报》,记者续梅,2007年3月11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