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当我们谈到文化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问文化中到底需要哪些改变。
我也认同顾教授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基石,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不仅对中国人很重要,而且对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如此。
没有人能够说他可以使这个文化发生改变,因为文化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器,可以重新编程。
真正能推动文化深层改变的,是我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让我们的理解发生改变、让文化发生改变的力量,往往来源于系统的边缘。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促进文化改变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孩子。
顾教授谈到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这一方面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很重要;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的文化如何进化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聆听孩子们的声音。
顾明远:我非常同意彼得·圣吉先生讲的文化是动态的,我在我的书里也讲文化有它的顽固性、凝固性,同时也有它的时代性。
文化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我们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尤其要靠我们年青一代。
21世纪出生的年轻人和我们过去不一样,他们比较开放、开朗,有创新精神,我相信我们年青一代可以在继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新的文化。
彼得·圣吉:刚才说我们可以互相提问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跳入我的脑海——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共事?这一方面是指我们两个人,如果跟您有这样持续不断共事的机会,我会非常荣幸。
另一方面,我们两个国家之间或者说文化之间,如何能建立更好的共识?我觉得孩子们早就准备好了,如果我们能把它编织到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那么意义会很不同。
顾明远:我们这次对话就已经有很多共识了,得到共识就是靠对话。
我们最主要的一个共识的基础,就是我们都想培养未来的人。
我们的教育都是在为未来社会做准备,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这个一致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取得共识,得到的共识需要在活动中实现。
对学生来说,学生的成长是在活动当中。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为了同一个目标,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进行对话和讨论,就可以更好地研究我们教育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个最好的出路还在于现在受教育的这一代人。
我们要相信学生们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我没有否定老师主导的作用,就像刚才彼得·圣吉先生讲的,老师起的作用是提供一些工具。
我的理解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学习的环境——老师是一个设计者。
同时,老师要使学生在当前的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这就是说老师要成为一个指导者。
学生遇到的困难,我们要相信学生自己能解决,但是有些地方,我们还是要帮助他们。
孩子在走路的时候摔倒了,他自己会爬起来,但是有的会受伤,这个时候我们要扶他一把,所以老师也是学生的帮助者。
另外,像孔夫子讲的,教学相长,在当今信息海洋、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要成为跟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我认为当今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五、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年青一代发声
周作宇:我们这次对话的主题叫“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
,刚才两位大师的对话也讲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未来是经济全球化的视野,教师是未来的设计师、帮扶者。
当今世界有很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气候升温,等等。
过去彼得·圣吉先生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虽然说未来是孩子们的未来,但是成年人也不能不动,也要有所作为。
我想请两位大师抒发一下对未来的情怀——对于未来,当前的教育能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