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但是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并不那么好。
北京市有一所重点学校设了实验班,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这所学校去开家长会,他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班的学生,这个普通班的老师对他说:“我对你们普通班的家长没有什么要求,普通班的学生都是烂的。”
这样的老师能培养出人才来吗?我觉得普通班里也会出创新人才,也可能会出杰出的人才。
第二个问题,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怎么培养创新人才?学生首先要有兴趣。
有一位老同志,搞了十几年的人才比较研究,比较英国苏格兰地区和环太平洋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这两个地区出人才。
他收集所有大英百科全书里有名的人物,上千人,对这上千个人做了比较,包括他们的出生地、性格、身体状况、家庭,还包括他的兴趣、爱好等很多指标。
最后,他写了系列报告,还出了两本书,一本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本叫《杰出人才多磨难》。
第一本书里讲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讲了很多故事。
比如,讲“化肥之父”
李比希,他的父亲是药剂师,他从小喜欢做实验。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做化学实验发生了爆炸,被学校开除,可见不是什么好学生。
被开除以后,他的父亲让他到朋友的店里去当学徒。
他当学徒期间还继续做实验,又发生了爆炸,把这个朋友的屋顶都给掀了。
后来,他研究化学,研究雷酸,最终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
他第一个发明了化学肥料。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基础教育的目的,一个是培养兴趣,另一个就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
我认为,“兴趣+毅力=成功”
。
(或者加意志,毅力也是意志当中的一项。
)所以,我们的教学培养模式要改变,我们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现在教育的最大弊端——用网络语言——叫作“被教育”
“被学习”
。
我希望将来能够把这个“被”
字去掉,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学习,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1]原载《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