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加速,教师光靠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知识是不够用的。
例如,固体物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是前沿科学,现在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已经应用得很普遍。
60年代师范院校物理系的毕业生如果不继续进修,就会缺少这一部分知识。
我们还应该看到,现在的中学生与60年代、70年代的中学生也大不相同了。
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获得许多知识,他们要求教师进一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如果教师不学习,就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
因此,当前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应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解决合格的教师问题;另一种是为了提高合格教师的水平问题。
两者都需要重视,不能只顾一面,忽视另一面。
当然,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合格的教师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起码的教育质量就不能保证,但是也不能忽视胜任教师的提高问题。
因为这部分胜任的教师是当前教师队伍中的骨干。
他们的水平提高了,不仅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带动其他教师,帮助其他教师提高。
同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教师今天是胜任的,如果不继续提高,明天可能就会变成不胜任的,因此,提高他们的水平,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要培训这两部分教师,可以做一些分工。
地方上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把不合格的教师培养成合格教师的任务;各师范学院,特别是重点师范院校,则承担提高胜任教师的任务。
这是第一个问题,即解决教师培训中的普及和提高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培训的制度。
近几年来各地都很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是缺乏规划,年年培训,年年过不了关。
我觉得培训教师要有一个规划,有一个制度,一门一门课解决,不要零打碎敲。
首先要规定,什么样的水平可以当小学教师,什么样的水平可以当中学教师。
达不到这种水平的进行业余或脱产进修,修完一门课程,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发给合格教师证书。
也可以采用学分制,规定必须修完多少学分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第三个问题是要把教师的培训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结合起来。
现在正在制定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
各行各业都有职称,中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职称,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努力和提高。
教师的培训制度要和它结合起来。
不合格的教师通过进修,达到合格的标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职称,工资待遇也应相应地提高。
对于获得一定职称的教师,还应定期检查,促进他们不断提高。
苏联从1974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建立了定期评定考核制度,规定每个教师每五年评定一次。
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质量,运用和研究教学法情况,业务和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道德行为和政治表现。
评定的结果分四类:①称职并给予奖励;②称职;③称职,但须履行评委会的建议;④不称职。
不称职的教师,应在评定后两个月内调离岗位。
苏联这种对教师定期检查的基本精神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师范教育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基础。
要办好师范教育,需要办教育的同志对师范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学校的结构、课程的安排、训练的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教育制度,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师,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促进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1]原载《教育研究》,1982年第11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