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对电化教育的认识[1]
banner"
>
一、为什么要发展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国外引进的,至今已经经历几个发展时期。
开始的时候仅仅从教育的媒体着眼,因为声像是通过电表现出来的,所以中国把它称为“电化教育”
。
电化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局限于教育媒体,起教育的辅助作用了,而是逐渐变成一门教育技术,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教育技术也成了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门学科,因此就发生了这门学科的名称之争。
有人主张应该叫作“教育技术学”
,理由是它的研究对象已经不限电化教育的媒体了,发展到课程设计、教育过程的优化等问题,而且国外也早已不再称“电化教育”
了。
另一些人主张“电化教育”
一说通俗易懂,已经在我国通行了50多年,已为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内容可以有发展,名称不一定再更改。
我认为,名称问题可以慎重讨论,关键是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要确定下来。
的确,近几十年来,电化教育发展得很快,它的内容不限于运用教育媒体做辅助性的教育活动,还要对媒体的运用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使它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优化教育过程。
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电化教材,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是开展电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什么说电化教育能够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呢?这就要从教育过程的规律来研究。
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包括教材和教育手段,也有人主张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手段。
但是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前三者,教育手段是后来才逐渐参与进去的,而且从它的作用来讲,主要是延长和加强师生作为主体的器官的作用,使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通过显微镜、望远镜能够看到;使耳朵听不到的东西通过声音的放大或转换能够听到。
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并非不可缺少。
只要有教师、学生和教材(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教育过程就可以进行,因此,我主张教育过程三要素说。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过程的复杂化,现代化教育手段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现代教育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手段四个要素组成的。
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是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经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而是改变了旧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过程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
但是即便如此,电化教育本身的优势也仍然是在延长和加强师生主体的认识器官的作用。
正是有了这种优势,它才能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改变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教育过程。
只有认识到电化教育的这一特点,我们才能正确地摆好电化教育的位置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