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加强师范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1]
banner"
>
党的十二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并且明确地提出教育和科学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但又是必须完成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和光荣。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要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这是提高教育的关键。
现在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必须提高对师范教育的认识
教育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和教育,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但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在哪里?除了党的领导,各级领导的重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由一批既热爱教育事业又懂得教育规律的人来办教育,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立这样一支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毫无疑义,师范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因此,办好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是,有些同志不重视师范教育。
在他们的眼里,教师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因此,有的干部有了问题,在机关里不好安排,往往就精简下来往教师队伍中塞;在教师队伍中发现了优秀人才,就往机关里选拔。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50年前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二十五》中写的一段很有趣的话。
他说:“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
’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
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需受教呢。
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这里说的是清朝末年的事。
可惜啊!
现在这种人还有。
他们不理解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父母需要受教育,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教师更需要受教育,才会懂得如何教育学生。
更令人奇怪的是,有些办教育的人却不重视师范教育。
他们认为,教师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
因此轻视师范院校,师范院校的经费可以比别的院校少一些,设备可以差一些。
表面上看来,他们重视理工人才的培养,其实,轻视师范,培养不出好教师,中小学的教育基础打不好,理工人才也难培养出来,更何况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不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自己没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想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被学生所接受是不可能的。
在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现存的知识,而且要具有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师范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总结我国教育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教育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尤为奇怪的是,有些办师范教育的人也看不起师范教育,口口声声提出要“向综合性大学看齐”
。
他们认为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水平高、底子厚,当教师比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后劲(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而妨碍师范院校提高水平的,就是倒霉的教育学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