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只有掌握教育规律,才能事半功倍;违背教育规律不仅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会摧残人才。
因此,要克服上述两种偏见,把学术性和师范性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其中首要的是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现在世界上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国家已不多。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过去文化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加上穷国办大教育,不可能一个晚上就把小学教师提高到大专学历水平。
但是有条件的地区,如沿海发达城市,应该及早规划,逐步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也要考虑提高初中教师的学历层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为中学教师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提高中学教师素质的强有力的举措。
它为中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这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史上,乃至整个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再次,要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优化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本科课程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基础课,即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二是学科专业课;三是教育专业课,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
这三类课程中以学科专业课为重点,约占全部课程的70%。
学科专业课分得很细,而且到高年级还有专门课。
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过细过专,往往不能适应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育专业课过少,教育实习时间过短,再加上教育课程的陈旧,几乎不可能让师范生在学校中获得应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掌握实实在在的教育技能。
师范专科学校则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
,更不能适应我国广大农村初中的需要。
师范院校的课程必须改革,总的要求是加强基础课,拓宽专业面。
基础课不仅要包括政治、外语、体育,还应增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以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
学科专业课以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为主,使师范生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
要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使师范生能选学自己爱好和专长的课程。
应该说,对一名中小学教师来讲,知识面宽不仅不会影响到他的学科教学,反而会有利于他的学科教学。
还要注意加强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的、有缺点或错误的学生,要用加倍的热情去帮助他,使他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最后,要加强师范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暴涨和加速更新,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师范教育不仅要培养新教师,而且有责任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教师的继续学习光靠教育学院和进修学校是不够的,应该制定政策,定出要求,让在职教师定期到大学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
这是因为大学总是站在学科的前沿,教师可以选学到最新的知识。
同时,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其校园文化的氛围对教师的熏陶是别的场所难以比拟的。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向在职教师开放,允许他们和大学生一样选修各种课程。
[1]原载《光明日报》,1997年9月12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