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是上述许多特点,决定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性学位。
这种学位的设置是由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的。
有的同志不大理解这种专业学位的性质,总是用学术性学位的标准来衡量它,因而认为它的课程设置缺乏学术性,偏重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技能的培养等。
一名教师固然首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科学知识,才能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
同时有些同志还有一种偏见,认为教育理论不是科学,教育理论不需要学习,教育技能不需要培养。
他们总认为有了学问就能当好教师。
可是现实生活是最好的教员,现在中国教育实践说明只有学问而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当不好教师的。
三
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新生事物。
要把这件事办好,关键是质量问题,因此,要建立一个质量保证系统。
第一,要把好入学关。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申请不同于个别在职申请,必须经过招生单位的联考。
这是因为他们以学习课程为主,不再举行全国联考;同时要求入学的教师很多,不能无条件地满足所有教师的要求,经过联考可以选择一批有一定基础、有条件学习的学员,保证将来学习的质量。
第二,要按照专家组通过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这个培养方案是在广泛征求专家和中学教师、校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当然不能说十分完善,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由于培养方案尚未完全付诸实现,也不能肯定就是完善的,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修订。
但为了保证统一质量,有必要要求各校按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同时在方案中留有一定余地,让各校自行安排,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
在执行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教育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的关系。
第三,为了保证质量,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保证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各校要组织高水平和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授学位课程。
同时要对研究生有严格要求。
为了交流经验,互通情况,专家组准备举办一些研讨班。
第四,编写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文献。
第五,建立一套评估制度,定期对各校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促改革、促质量,因此,以自我评估为主,专家评估为辅。
总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立还属初创,任何人都没有经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摸索。
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关心这个学位的建设,帮助我们完善和提高。
[1]原载《中国教育报》,1998年9月24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