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1(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15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附中共同成立了国文教授方法研究会和数学教授方法研究会。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了小学教授研究会。

这些研究会把北师大教师与中小学教育实际联系在一起,并引导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潮流。

当时北师大的许多教师在附中任教,例如,傅种孙讲授几何,并编写了《初中混合数学》教材;林砺儒兼任附中校长(当时称主任),并讲授伦理学;其他还有钱玄同、夏宇众、石评梅、杨秀峰等。

附中因此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历届毕业生中就有30名国内外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忆在北师大附中学习生活时,列举了北师大在附中任教的许多教师的教学情景,深情地说:“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是终身影响着我们的。”

1949年以后,北师大和附属中学开展多种改革试验。

首先,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试验,编写新教材,采用苏联的课堂教学法。

特别是由苏联专家指导的北师大学生实习中学语文《红领巾》一课,“红领巾”

教学法传遍全国,对中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规范了课堂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958年,随着全国形势的变化,北师大在中小学进行了多种改革试验,重要的有下列几项。

第一,教育系曾经在北京郊区百花山建立了农村实验区,1964年又成立农村教育研究室,在原昌平县(现昌平区)开展实验,直到1976年终止。

第二,在此期间,师大附中进行了四年一贯制、半工半读的教改尝试性实验。

第三,建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原来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和第二附属小学都划归北京市领导。

为了研究小学教育的改革,1958年北师大教育系师生亲自动手,在北师大校园内创建了一所实验小学。

当年教育系20多名师生到这所学校任教,开展了多种实验,特别是五年学制的实验,采用自编教材,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英语课。

这种实验达30年之久,直到1988年因北京市小学升入初中实行统一考试,教材不一致而停止。

30年的实验说明是它成功的,毕业生都能与初中相衔接,五年完全可以完成六年小学的任务。

第四,1960年,北师大把位于对面的北京46中收归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开展了文科班的实验。

第五,1960年,协助创办北京景山学校。

北师大派了大批师生到景山学校任教,并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在景山学校及几所附中开展了新的教改实验,编写了新的教材。

北师大不仅有许多教师在附中兼课,而且选派最好的毕业生到附中任教师。

例如,林砺儒、王焕勋教授都担任过北师大附中的校长。

后来三个著名的校长陶卫、王本中、林福智,也都是北师大的优秀毕业生。

1978年后,北师大又积极恢复各种教改实验。

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是“五四”

学制和教材的实验。

1982年开始,北师大就在实验小学和第二附属中学开始了小学五年和初中四年的实验,并着手编写实验教材。

1986年,原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倡“一纲多本”

,北师大编写的“五四”

教材被列为八套教材之一,在山东、湖北、黑龙江等地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师大师生与中小学的联系更加密切。

其特点是教师个人结合科研课题,自觉地走向中小学,寻找实验基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又帮助基层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裴娣娜教授在各地中小学开展的“主体性”

教育实验,林崇德教授开展的中小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等。

现在,教育学院各系所、心理学院各系所及其他系所都有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经验。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