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关于爱学生,我想多说几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但是对爱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解。
溺爱也是爱,表现在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怪脾气,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外面是霸主,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酷爱也是爱,动辄打骂,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家里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充满着仇恨,往往会把脾气发到同学身上,在同学中施暴。
这说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也不懂得真正的爱。
有的老师把过分的要求强加给学生,说是因为爱学生。
例如,我布置过多的作业,罚你重做、重抄多少遍,“这是为你好”
,也是爱你;有的老师放松要求,对学生的过错不处理、不批评,认为是爱学生。
这两种态度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也就不是真正地爱学生。
爱学生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是理解。
教育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每一个孩子信任的基础上。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都能成才,于是我们才去教育他。
就如开矿那样,我们探测到那里有矿石,于是我们去开采它,如果知道那里根本没有矿石,我们又何必费力气去开采。
做教师,就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才。
你信任了孩子,孩子才会信任你。
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教育就不是难事了。
除了信任,还要理解,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对老师、家长把他们当作不懂事的小孩子很反感。
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东西,他们与大人一样有许多需要和权利,例如,玩耍的需要、交友的需要、自我支配时间和空间的需要、隐私的需要和权利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也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偶像、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法。
有些也许是错误的,我们要去改变他,但首先要理解他。
理解又是信任的基础,你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你就会信任他。
他知道你理解他,他才会主动地理解你,信任你。
因此,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加的爱,而是师生相互的爱。
建立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就真正做到了尊师爱生,也就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我的师德观。
[1]原载《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1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