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协调好“又红又专”
的关系,也就是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关系。
在对待“又红又专”
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
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
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15]为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培养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尤其把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作为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16]“我们还要在努力提高现有科学技术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同时,大力培养新的科学技术人才。”
[17]1980年,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在现阶段,教育工作要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业水平。”
[18]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蒋南翔指出:“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着重点要转移到教学和科学研究上来。
但是更确切、更全面地说,是要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培养为‘四化’服务的人才上来。
学校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9]
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该文件还对培养人才的类型做了描述,具体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
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
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显然,这样的人才正是“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的人才。
但总体而言,这个时期仍然以培养专才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