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影响学部制建立的因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影响学部制建立的因素

banner"

>

按照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的观点,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动力通常来自下列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变革,即学科的发展、分化与调整;二是院校之间的竞争;三是国际移植。

[19]不过,从我国大学学部制的建立来看,其影响因素既有与伯顿·克拉克的分析相一致之处,也有一些自身的独特性。

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院校合并遗留问题的影响

如前所述,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经历了一场相当大规模的高校调整、合并运动,出现了一批多元化巨型大学。

像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般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校内实体学院的数量大多在30个左右,甚至更多。

这导致大学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与之相伴的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也涌现出来,成为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是很多学院都是在原来的学系基础上形成的,虽然名称上不再叫系,但是学科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优化。

三是一些特定的学科,尤其是与基础课和共同专业课有关的学院在合并前的每个大学都存在,需要进一步整合。

四是对以一校为主体、被并入高校为辅的补缺型合并高校,如并入北京大学的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吉林大学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并入西安交通大学的西安医科大学等,如果把这些新并入的高校统一改为学院,那么,这些高校中原来的学院在新大学中该如何定位,又该叫什么,如果回到原来的学系,显然是一种倒退,但是,它们也无法继续叫作学院,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称谓,这就是源于欧美的包含学院、学系及其他学术机构的学部。

[20]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学部制的出现与我国院校合并遗留的问题有关。

(二)政府政策的推动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一直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

为此,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定实施“211工程”

,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使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11工程”

总体建设规划》,决定“九五”

期间先安排61所大学进行立项建设。

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在今后10~20年内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该项计划,这标志着“985工程”

正式实施。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双一流”

方案》;2017年,国家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

)建设高校名单。

“双一流”

建设不仅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与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更关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这些政策的实施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效,把我国的若干所大学真正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呢?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学科才是大学的基础,是支撑大学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考察世界一流大学,它们的一流固然是其整体水平的体现,但组成与影响其整体水平的不同学科的特色与学术水平、学术力量才是关键因素,才是支撑其一流的支柱。

基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给学科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对校内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建立学院制。

然而,由于这次调整主要以原来的单一学科为基础,更多的是形式上从学系更名为学院,而不是真正地通过学科融合来建立学院,这使原来制约我国高校、学科发展与一流大学建设的痼疾仍然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