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003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率先推出“终身教授聘任制”
,首批62名终身教授,平均年龄为58岁。
被聘任为终身教授的教师包括“两院院士”
“长江学者”
“紫江学者”
。
该校称实施终身教授聘任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终身教授全身心地投入重大基础性、原创性科研课题研究,在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过程中,将采用终身教授、合同教授、非固定教研岗位的临时外聘等聘任形式,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在此之前,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在实施教师聘任制方面也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2003年5月,北京大学出台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接着,在6月又发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对前一稿进行修改。
鉴于教师对此稿的意见颇为强烈,北京大学对方案进行了修改。
2004年,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北京大学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启动,依据《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暂行)规定》,公开向海内外招聘95名教授。
在经历了几年的高等教育加速扩招后,2004年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当年招生总数达到447.34万人,大约是1998年的4倍。
高校招生规模在短短六年内翻了两番,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人。
伴随着扩招,高校教师规模也迅速扩大。
到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规模由1998年的40.72万人增长到85.84万人,增幅达110.81%。
199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11.6,2003年为1∶17.0。
高等教育的大幅扩招,对高校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聘任制成为提高高校教师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2005年9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事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意见(试行)》,北京33所市属市管高校和成人高校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
实行教师聘任制后,由北京市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将被取消,权力下放到各高校,高校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进行聘任,实施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
2006年,人事部开始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之后又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高校积极响应,例如,从2006年开始,所有新进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师需要把人事关系放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同时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
截至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的1789名教师中有约60人实行了人事代理制度。
[3]2007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高校教师岗位分为四层十三级,一、二、三、四级为教授岗位,五、六、七级为副教授岗位,八、九、十级为讲师岗位,十一、十二、十三级为助教岗位。
我国明确了教师岗位设置,强调岗位的重要性,鼓励高校自主进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改革探索,使教师聘任制与岗位聘任制相衔接。
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又称“千人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