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教师的职称结构
banner"
>
一、教师职称的意义
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识水平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层次,也是衡量学科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尺度。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是指各类职称教职人员的数量比例关系。
我国各级学校对教师的职称都有不同的分类,合理的职称结构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称结构的变化
(一)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表6-10和表6-11可知,1978年,中级及以上职称只占高校专任教师的23.49%,其中中级占19.53%,副高级占2.65%,正高级占1.31%。
而到了2016年,中级及以上职称占高校专任教师的81.93%,其中中级占39.73%,副高级占29.58%,正高级占12.62%。
2016年的正高级职称教师数量是1978年的74.6倍,副高级职称教师数量是1978年的86.7倍,中级职称数量是1978年的15.8倍。
表6-101978—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级职称占比(%)
续表
续表
表6-111978—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级职称人数(人)
续表
图6-141978—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的变化
图6-151978—2016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级职称人数的变化
由图6-14和图6-15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逐渐提升,进入90年代以后副高级的比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到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已发展得较为合理,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体,二者比例超过60%。
2005年以后,中级职称人数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副高级职称人数,正高级职称人数增长也非常明显。
(二)普通中学教师的职称结构
中学职称一般有中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高级职称、副教授级)、特级(一种荣誉);小学职称一般有小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相当于中级职称)。
1986年开始建立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小学实行职称结构比例是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实行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失衡,高、中级职务结构比例偏低的突出矛盾,提高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体现职称的激励功能。
从表6-12和表6-13来看,1991年时,我国中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非常少,不到中学教师总量的3%,而一级、二级、三级和未评级教师的比例则相差不大。
而到2016年时,各级职称教师的比例突出了职称的激励和荣誉功能。
高级、一级、二级职称教师的占比达91.34%,其中高级占21.41%,一级占40.79%,二级占29.13%,比例约为1∶2∶1.4,结构更加合理和科学。
但是,未评级人数所占比例依然偏高,占比7.71%,这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
表6-121991—2016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各级职称占比(%)
表6-131991—2016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各级职称人数(人)
图6-161991—2016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的变化
图6-171991—2016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各级职称人数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