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雨点(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实际上,这段逸事可有可无,音乐本身把要说的说了,没说的也都一并说了。

故事发生在1838年西班牙的一个地中海小岛——马略卡(Majorca)。

原先一家人是去度假和给肖邦养病,不料反常恶劣的气候和一连串倒霉的事件,反而加重了肖邦的病情。

一天,乔治·桑和她的儿子冒着暴风雨回家后,发现肖邦正为他们的安全焦急发疯。

他一边弹琴一边看着自己沉入一个湖内。

沉重的冰冻水滴带着机械节拍敲打他的胸膛。

乔治·桑听了肖邦的故事之后,就让他听带有节拍规律的雨点敲击屋顶的声音。

没想到肖邦不但否认听到屋顶的雨声,更是恨乔治·桑怎么会把他的音乐解释成为具体声音的模仿。

肖邦不能忍受对音乐的庸俗图像化——乔治·桑当时写道,肖邦有他的理由反对这种儿戏般的听觉模仿。

她说:“他(肖邦)的天才里面充满神秘的天然声音,但他真正的才能是使这种声音超越到一个能与音乐境界相当的高度,而不是奴隶一般抄袭现实世界的音响。”

[1]

乔治·桑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具体提到肖邦当时给她弹奏了哪首前奏曲。

好在今天有乔治·桑的文字作证。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段文字,鬼知道可以添油加醋编到什么地步,可见类似的历史故事的可信程度。

尽管乔治·桑把当时的情景说得一清二楚,后来好事的学者,还是因为曲子里面一个不断重复的音而断定,这是一个有关雨点的悲伤故事。

如果这种逸闻出自乐迷,倒也说得过去,怎么连音乐学的“专家”

也跟着起哄胡搅蛮缠?要是为了一个持续的音响编织故事,就肖邦的前奏曲而言,我可以随手再挑一个,第六首b小调Op.28,No.6,也有一个几乎不断重复的音,它们只有一度之距,这次不是降A而是B。

关于肖邦,历史的记载对乔治·桑苛刻不公,但是只要阅读乔治·桑这段文字,不管当年的故事究竟如何,肖邦和乔治·桑两人艺术之近不容我们旁人指手画脚。

加上“清官难断家务事”

,我们怎么可以片面判断整体?能够如此体会肖邦的乔治·桑都受到肖邦迷的非议,如果今天肖邦在世,听到“雨点”

这个煞有介事的故事,一定气疯。

通过乔治·桑的文字和肖邦当时的信件,我们可以想象肖邦当时的心境。

他的《前奏曲》之卓绝,是寂静之中、带着伤口听出来的人生不太轻松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是用一个精致透明的器皿所装,千万小心,这是炼金的丹术,浓缩的酒精,故事里的迷药,不是平常的故事。

保罗·克利(PaulKlee)曾说:“艺术并不是仿造眼前所见,相反,艺术创造可能之见。”

这句话我翻不好,所以只好把我读到的英文照抄如下:“Artdoeshevisible;rather,itmakesvisible.”

这里的visible有点像“道可道,非常道”

的“道”

字。

意味不定,只能体会,不可言传。

漂浮的诗歌filmstill1995

[1]参见Huneker,James(1927).:TheManandHisMusic.p.166.和GeeSand的《我的一生》(HistoiredemaVi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