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也谈乐谱版本(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现在所谈的“理论”

,都是后来的增补填充。

我一直不敢透露自己这个隐私,因为这里所谓的“感应”

,似乎和廉价的滥情相似,也许我就是其中一类,谁知道?

在我看来,通过表情记号和句子划分,音乐动态是连是断,以及音响之间形态方位,都与节奏和声直接有关,但是所有这些因素,历来似乎一直都是纠缠不清的公案。

审美标准演变不一,每个时代都在谱上留下自己不同的烙印,这事后来乱得不可收拾,只好尊请原始的手稿出来誊清时间沉淀的墨迹。

事实上,这时间的磨损也不全是恶意歪曲,只是我们人类相信权威解读,对于自己直感没有信心,所以每每有个时代倾向,大家蜂拥上去。

然而,时代在变,解读也在改变,原来一干二净的乐谱,现在堆满历史涂改的伤痕。

当今所谓本真运动的发展是个必然趋势,但是看到一大群人跟在权威后面,崇拜敬畏地盲目用功,实在和以前任何一个特定的解读,除了干净一点,没有多大区别。

过去的涂改没有全错,今天所谓的誊清也不是圣经。

好像这里不仅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相当知识背景上的感知——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感知,在具体上下文里,至少是个可以自圆其说的感知。

说艺术谈音乐,我最怕举例。

原因在于:一旦通了,街上的垃圾也是上好的例子;反之,再典型的范例也会漏洞百出。

但写文章,不是自己琴上感叹,所以不得不找个物象填空说明。

我这里随手以贝多芬f小调第一个钢琴奏鸣曲Op.2,No.1为例[2]。

尽管这个作品还有海顿的影子,但是就像他的第一交响曲,已是贝多芬自己的面目——可这不是以此为例的动机——理由非常简单:乐谱翻开第一页,作品简单得不会有人光顾。

我真的不太注意连音线。

常常觉得连音线不是单纯为了连音,而是音乐动态和分句的提示。

可是音乐的具体分句又有它自己内在的和声和结构。

一个连音符号之下的音可以有断有续。

甚至分解和弦的琶音Arpeggio,也可以是藕断丝连。

这在贝多芬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里面非常明显。

在我看来,整个奏鸣曲有着特别的点状形态,不管谱上多少踏板和连音符号,小心谨慎的颗粒状态是我自己的直接感受。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第五小节,倚音给这个动机很大的动态。

在连音弧线之下,每个音都有相当的独立个性。

第六小节的琶音在我看来是和第八小节的低音有关,所以不是一通含糊的和声:

第二主题连接部,上下对应的弧线似乎和连接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视觉上的动态。

从降F逐级下行,然后又回到降F的旋律是点状的踏步。

第二十二小节中,降A下面的点不是突然的跳音而是分句。

我不觉得这是自说自话的编撰,因为连接部引出一个先让一步的动机主题,在低音的陪衬之下,这里连音符号只是强调不平衡的动态,不是所谓延续不断的歌唱抒情:

第二乐章更有意思:

Adagio是柔板的意思,常被解释成为“如歌的慢板”

,但我怎么觉得这里点状的感觉更为强烈?在听到施纳贝尔录音之前,我都不好意思漏嘴。

真是懒得一个音一个音来分析,自己都觉得无聊。

所以把乐谱抄在这里,但愿有人可以把它搬到琴上去听。

有意思的是,为写文章,我到琴上再去感受,弹到第四小节,自然就把从C到升G的一排上行音符弹成气连音断的乐句,尽管谱上注有连音符号。

平时也就无意一路过去,可是这次,我留了一点儿心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