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谐和律之于平均律(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谐和律之于平均律

banner"

>

把巴赫48首前奏曲和赋格翻译成为《平均律》,不是因为连早期《格罗夫音乐字典》[1]那样权威著作都一起参与的误导,更不是我们中文跟着一起乱译错翻,这个现象不是偶然,而是有着相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对我们人类文明发展之重要、历史影响之深远,同时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巨大的阴影。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庞大的资本经济运作体系给我们留下的无底洞,今天的我们,接受祖传财富的同时,也是旁观历史反思的时候。

欧洲文明对理念和机械的绝对信心,对不完善的独特性,尽管鼓励却又视而不见。

对于人类理性不可理解的东西要么摒弃否定,要么强行纳入我们局限的理念范围。

三百年来,西方音乐对平均律和谐和律[2]之间的混淆和误解,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和强行规范的结果。

几年前,一次我在邮局寄包裹。

当时好像要等什么手续,所以有时间和窗口的工作人员聊天。

“你不觉得奇怪,历史(his——story)只是一个‘他’个人的故事?”

窗口背后的邮局雇员和我闲谈历史哲学。

真的是!

不然我怎么老是怀疑书本上的“史实”

?事实上,历史从来不是课本记载那样有头有尾的单向发展,也不曾有过里程碑那样连续有致的逻辑和进化。

只是我们人生单向一点一线的生命之局限,没有能力与自然的无常同步同体同感。

我们抓不住空无,所以只好通过点状一线的里程碑来帮助理解无常的大千。

以任何历史而言,人类文明从来没有真正超越一切孤立的革命和巨变,也没有前后断绝的“转折点”

音乐教科书把德国人维尔克麦斯特(Aer)的welltemperament[3]和巴赫的WTC[4]《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看成里程碑的转折,可事实上,西方音乐一千余年,一直热衷研究声音的频率振**和和声学现象。

在威尔克麦斯特的谐和律之前,中世纪一直有意无意试探各种不同的调音比率,这种努力继巴赫之后依然不断发展,一直到现代音乐,最后把实际上不可平分的12个半音一刀切割,绝对平均,这才是今天名副其实的平均律。

谐和律(welltemperameemperament)不是一回事。

中文平均律的翻译应该是equaltemperameemperament。

平均律与和谐和律的本质区别是调音方法。

平均律绝对平分半音之间的关系,谐和律根据声学现象相对协调音程之间的关系。

平均律一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逐渐被使用。

尽管很多调音师会根据感觉多少偏离绝对的平分,调节音程之间的和谐程度。

理论上,今天大多数的钢琴是根据平均律调的音。

许多现代音乐根据平均律所写,尤其是十二音体系的音乐[5]。

为什么要对键盘乐器的调音技术小题大做?这里要谈一下西方音乐发声学的根子以及和声的来源。

声音犹如色彩,是个奇妙的感官现象。

很少有人想过白天阳光是什么颜色。

我们只知白天提供光亮,实际上阳光给予我们无数的色彩,但是因为所有这些色彩平衡相持,其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是无色,或者明亮无痕的色素。

其实早晨的阳光偏冷,下午的阳光偏暖。

彩虹的效果是因为水分把阳光之中部分色素折射分离出来,所以我们才知阳光的五彩缤纷。

声音也有类似容易忽视的因素。

这就是所谓和声泛音发声现象(harmoon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