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奏勾勒造型Rhyme in Space(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有这些音响动态,在我看来都是造型的章法结构。

第4小节降E音上的装饰把音乐先抽一下,然后张扬开去,紧接着32分音符急速勾勒,最后有降B到G的松弛悠扬和回归点顿,这个形态和第一小节的节奏造型相似,只是架势更加拉开而已:

到13小节,音乐更进一步,中段慢打紧敲三个音持续下行,尾声更有64分音符紧逼,让随后吊在八度F上的间隙更加空灵。

14小节再接再厉,64分音符由前面两个增至6个,音乐的句子跨越小节,已经不在三拍子的规范里面,然而尾部稍稍打开,给随后第15小节不尽相同的首拍一个准备。

尽管还是前面节律松紧的模式,15小节的排列,进一步罗列节奏变化的可能。

这里,巴赫玩的是规则之外,左右偏差和夹缝之间的游戏。

在23小节里面,因为跨越小节的连音线,言语的口气明显,紧张的局促和展开的悠扬跳跃之间,对比更加强烈,即使节拍之内,松紧间杂的模式依然:

巴赫的节奏这般生动,随手翻开乐谱,例子到处都是。

第十一首SinfoniaBWV797如此,第六首IionBWV777也是。

当我把这个Iion的速度放慢,发现这段舞姿百态的音乐,节奏之微妙,实在不可言喻[2]。

同样,《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WTC)第一册,第16段g小调前奏曲BWV861,寂静的**漾之中,32分音符逢源左右,禁不住的喜悦遥遥相距,在空旷的平静之中亲切可掬,犹如水镜上的飞禽,点滴划破无痕的静止。

第二册中,第20段的a小调BWV889,松弛错开的节奏,加强了这对前奏曲和赋格的古怪语气,下行倒说的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甚至和谐的八度,一次一次重申,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节奏,音乐的性格奇特无比。

再回到帕提塔,第二首c小调BWV826,在第一段Sinfonia的andante里,也可以看到这种伸缩有致的节奏动态。

连接节拍的连音线几乎每个小节都有,加上4分音符和32分音符之间的时空差距,强调了音乐伸缩的动态:

同时,在高低音上下错落的空间里面,声部的交错开阔了更为复杂的时空。

这在第四首帕提塔,D大调BWV828中的萨拉班德里更加明显:

尽管小节之中三个拍子清晰可辨,但是上下旋律的节奏正好错开,形成空间造型的错位,导致语气对话相撞相连,左右错杂起伏有形。

这种错位交替的形式是视觉艺术设计最为常用的模式之一。

节奏上的微妙变化不是巴赫专有,翻开乐谱里面到处可见。

这里,无意看到以前我在莫扎特c小调K.457谱上的铅笔勾画,尽管没有直接相似,但是视觉造型的意图显而易见。

第三乐章150小节里面,降D落在C的回归感觉,不仅只是和声的原因,仔细观看前面两个小节一气过来的节奏安排,不难看出导致句子趋向动态的原因:

如果说和声是心绪的色彩,节奏就是物象的形态。

我摸音乐的时候,觉得和声是与情绪色彩有关,节奏是和心跳形态有缘。

因为自己视觉艺术的本能,识谱的时候,节奏老是把我肢体搞得七上八下,跟在空中舞蹈变形。

我在音乐节奏里面看到造型骨架,小节(measure)和节拍(beat)的定位不是局限,而是机械之间激发出来的动态。

西方音乐似乎没有自由自在的无边无际,但是,持续不变的节拍反而给予音乐变化无限的可能——似乎只有钻进规矩的牢笼才会感觉到。

节拍轻重缓急的基本是个测标,相对错差前后的生命自由自在,音乐家就在固定规律的边缘创造奇迹,所以巴赫的音乐神乎其神,不可思议不可言语。

[1]这里所举的例子并不是典型,只是随手拿来解释音乐中的图像而已。

在巴赫的音乐里面,局限之中变幻莫测的节奏实在非常普遍。

[2]巴兰钦(Balane,1904-1983,舞蹈家、编舞家)为这段音乐编导了一出非常特殊的双人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