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后记(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记

banner"

>

两年前,要不是朋友催促,便不会几个月里无中生有,化出这样一本书来。

2013年春天,我完稿寄出,发现脱稿的“脱”

字奇妙无比。

当时我一个字也不想再看,觉得自己是个自由自在的动物。

可是最终的故事并不如此简单,以后修改和整理的工作几倍于当初,现在回头再看,整个过程是个不断自学和发现的过程。

(一)

我在纽约错综的文化环境里面,通过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品味古代文字。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感叹与惊奇,没有怀古伤感,它在我的血液里面,不去追求,还逃它不开。

我尽量用即时的身体说话,尽管常常笨得不好意思,我闭着眼睛呼文吸字,不期牵我走路的语态,是巴赫的口气和莫扎特的句子。

我不敢以大师为左,但在语言混杂的生活环境里面,总是难逃塞缪尔·贝克特[1](SamuelBeckett)的阴影。

作为爱尔兰人的贝克特,英语不是直接自然的“母语”

,他长期用更远的法文写作,晚年回头再用英语写下的小说《瓦特》(Watt)之古怪,已是小心翼翼地将错就错。

我没贝克特的才能,但是由此看到自己对于中文旁敲侧击的不同角度。

我更不敢高攀古人,但我横空今天的中文语境,在英文环境里面品味中国古代铿锵顿挫的文字,佐伴音节为韵的ABC,发现自己是在玩弄不拘诗词节律的文字旋律。

更为过分的是,我无意之中歪打正着,以中文拼音混淆以元音辅音为单元的西方诗文节奏,体验现代中文音域里面音响节奏的其他可能。

好友张纯对我说,因为文字的多义和词组拆装的各种可能,中国文字的潜力无限。

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看来我在文字上的胡搅蛮缠,并非无中生有。

不得不坦白,我有矫饰雕琢的笔头、挑剔刻薄的眼睛。

我的文字古怪,我的思路更是拼贴跳跃。

我的错笔误笔到处都是,但是很多场合也是精心架空的破绽陷阱,意在任人参与劈开重新。

因为不是日常述说的口吻,我的文字说不通顺,更不允许慷慨激昂的朗诵和令人毛骨悚然、感情起伏有致的广播。

我在文化错位的丛林里面打转,撞上烂熟的文字,就会借用其他文化造字造句错开,然而,我又很难容忍文字繁复艰涩,那时一定怂恿牙牙学语的口语放生。

我写字听音,意在迂回驰骋的对比,节奏不定的气息。

我在长短句子里面一一数字,节奏韵律一旦不顺,浑身一定不会舒服,可是过分拘泥局促,又会感觉不大对头。

我用音乐的口气罗列文字,读文写字全在松紧对位程度之间隔——展开之间增填虚字,紧凑之处不惜砍词。

我喜欢短暂的跳跃和呼吸的弧线,喃喃自语的私密和巴洛克的拱门交织。

我在逗号前后数字,句号之间寻韵,文字排列有逐渐增加的字数,也有潺潺的击石不平,或者兀然截止,最后拉出心绪颤动的气息。

我没有规律地骈文对字,流畅之中意在破句的动态和兀凸不整,甚至文法不通的喘息。

如果句子气息未断,我一定逗在昂然断裂的半截,宁愿语法破裂也不敢中断持续的气息——弧线做到一半,不能容忍语言常规和小节趣味牺牲整体。

我打乱成语,破格出轨,我编字截句,不守中文语法规矩。

我离今天国内语言环境甚远,反而给我半个眼睛旁观的机会和可能。

我在时空断裂的古文和结构环扣的英文之间翻跟头,所以一笔一画没有特定出处,更没半点纯正可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