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透过“格里高利圣咏”
、帕勒斯特里那的《教皇玛切尔弥撒曲》、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我们可以体会到宗教的威严及其强大的渗透力,可以看到中世纪演变的脉络;透过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们可以听到法兰西民族急促的呼吸,可以看到惊心动魄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枯拉朽、无所畏惧;透过吕其明的《红旗颂》,我们可以听到中华民族粗犷的呼吸,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他个人的悲凉的心情,而且能领悟出那个时代的痛苦的呻吟,领悟出俄罗斯最黑暗年青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和内心挣扎;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悲壮、崇高,不仅能看到肖斯塔科维奇个人的“孤魂”
,而且能看到战争中的“所有亡魂”
,不仅能体会出肖斯塔科维奇个人的悲伤之情,而且能体会出整个苏联人民的燃烧的**……“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
(罗曼·罗兰语)如果说哲学是为历史留下的理论的反思,那么,音乐就是为历史留下的声音的注解。
在我看来,音乐是人类的“心情”
,是社会的“表情”
和历史的回声。
从表面上看,哲学与音乐互不相干,实际上,二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冯友兰语),而“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歌德语);哲学的目标是使人追求并“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语),而音乐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
(亨德尔语)。
“德国人是一个哲学民族”
(马克思语),如果说社会变革在英国首先表现为经济运动,在法国首先表现为政治运动,那么,在德国则首先表现为哲学运动,而“音乐是德国的语言”
,“德国的最高表现,也许只有通过音乐才能鲜明地表达出来”
(雨果语)。
历史上,黑格尔用哲学为法国大革命摇旗呐喊,贝多芬用音乐为法国大革命热情讴歌。
黑格尔专门研究过音乐的性质和“特殊定性”
,其哲学思想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感”
,而且具有“最深刻的亲切情感”
,贝多芬专门到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其交响乐不仅具有“最深刻的亲切情感”
,而且具有抽象的哲学意义;不仅体现着贝多芬的“乐思”
,而且体现着他的“反思”
。
如果说舒伯特是“音乐的诗人”
,那么,贝多芬则是“音乐的哲人”
。
在现代,施特劳斯根据尼采深奥的“超人”
哲学创造出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力图运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去演绎抽象的哲学形式;克尔凯郭尔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发现了“本真的自我”
,所以,克尔凯郭尔关心莫扎特的“荣耀”
甚于他自己的“幸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