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这之中,赛拉斯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赛拉斯对传统歌剧新编是从1981年导演亨德尔的《奥兰多》(Orlando)开始,四年之后便是亨德尔的《朱利奥·恺撒》。
三幕歌剧《朱利奥·恺撒》完成于1724年,是亨德尔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所写的第五部歌剧。
这部歌剧当时连续演出13场。
在1725年至1732年之间,《朱利奥·恺撒》又在国王剧院演出三场。
亨德尔为这三场演出,分别对音乐做了相应的调整。
当时此剧还相继在德国和法国上演。
《朱利奥·恺撒》是亨德尔所写的歌剧中比较受人欢迎的一部。
但是亨德尔的一生,目睹意大利正歌剧日落西山不可挽回的绝境,以至于最后转向英语清唱剧的创作。
亨德尔的歌剧在他死后近两百年里,几乎无人问津。
1977年1月20日,亨德尔1724年版的《朱利奥·恺撒》全貌(包括全部总谱和所有演员的原始音高)第一次在美国伯明翰(Birmingham)的巴伯(Barber)学院上演。
20世纪后半期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力图恢复巴洛克音乐风貌的“复古”
运动,把亨德尔的戏剧音乐从历史的尘埃之中清洗出来。
古乐器的广泛应用,学者般地对音色和音乐织体的追求分析,所有这些努力,把亨德尔的戏剧音乐雕琢得光彩夺目。
有时让人怀疑是否在复古的名义之下,亨德尔的音乐被“创新”
了。
但是无论如何,新的诠释无疑胜于一度埋于浪漫主义噪音之下的亨德尔。
歌剧《朱利奥·恺撒》剧情有几条平行交错的线索。
一是恺撒与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之间的爱情故事;另外是庞培(Pompey)的遗孀科涅莉亚(elia)和儿子塞斯托(Sesto)的复仇计划。
中间穿插埃及王托勒密(Tolomeo)和他的妹妹克里奥佩特拉之间的王位之争,以及埃及将领阿其拉(Achilla)最后叛投恺撒的波折。
在赛拉斯的制作中,他夸张了两条主要线索的性格区别:恺撒与克里奥佩特拉的爱情故事是场令人发笑的滑稽剧;科涅莉亚母子的复仇是出让人严肃不起来的肥皂剧。
歌剧《朱利奥·恺撒》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8—前27年的埃及。
剧情中基本人物都有历史出处,但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纯属编造。
故事大意如下:击败庞培的恺撒大军进入埃及。
恺撒并无伤害庞培之意,却不料埃及王托勒密杀害庞培讨好恺撒。
恺撒大怒,决定惩罚托勒密。
庞培的遗孀科涅莉亚和儿子塞斯托发誓要为此事报仇。
托勒密见势不妙,意欲谋杀恺撒以夺取王位。
与此同时,克里奥佩特拉决定和恺撒结盟对付她的哥哥托勒密,争夺埃及王冠。
两派交战,恺撒-克里奥佩特拉联盟失利。
在关键时刻,托勒密手下的将领阿其拉因托勒密对他的效忠无动于衷而反叛。
阿其拉在临终之前帮助恺撒-克里奥佩特拉联盟反败为胜。
托勒密最后被庞培的儿子塞斯托所杀。
克里奥佩特拉获得埃及王位。
恺撒宣布他和克里奥佩特拉的结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