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音状还是形状(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起床找出谱例:

就是那弧线,有谱子可看真好。

我没能力,要坐到琴上才能看听清楚。

第一、第二小提琴相间八度,下行大三度B和G,放宽上去六度E和C,再收缩下来一个小三度A和#F……主题动机是两个音的下行上升的持续对称,中间相隔一个休止符号,音程一收一弛,给人一种轻微喘息不定的感觉(谱上标出的橘红弧线)。

它们上行下落连环派对的形态和我半醒不醒之中看到的视觉图像非常相似。

主题动机由弱拍开始,落在第二小节的首拍上面,由四分音符滑落下降,衔住随后的两分音符,但这不是落在重拍上面,而是恰恰相反。

这样形成了由强到弱的弧线形状。

不说勃拉姆斯这个乐章后面发展部的复杂,仅这短短的主题,就已层次累累。

这个看似“简单”

的动机,实际不是一个完整的旋律,而是一个开放的基因和音响的素材。

整个动机在三个层面对话:除了小提琴对等上行下落的动机之外,管乐在上面作同样的模仿,但是,第一个音的节奏正好错过小提琴二二拍(allabreve)中的半拍,在弧线的段落之间拉出一个犄角。

这还不算,低声部弦乐的性格和节奏与以上两个层面都不相同。

大提琴携带中提琴从主拍开始,大幅度的和声琶音一次又一次向上推波助澜,在底下搅动左右摇摆的舞步,同时又和上面错位对称的优雅平衡形成反差对比,给音乐一种内部突发的动感。

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一个间距错位的网状,表面上扮演主旋律的小提琴,实际只是穿梭这个网络的线条和色彩。

勃拉姆斯运用伸缩有致的抑扬和强弱格律(iambic),通过高音层次和低音乐器的对比,奠定这个乐章的基本模式。

勃拉姆斯的音乐织体之复杂,我常常怀疑那是研读的乐谱还是聆听的音乐。

我总在想什么是交响乐的特点和关键。

当然不是它的宏伟,也不是它所动用的乐器多种多样,更不是它的完整无缺。

事实上恰恰相反,是音乐最为本质的节奏和音程关系,以不完整的动机为主导基因,给音乐建构提供无限的可能。

交响乐不追求完整的主题旋律,它有错有落,运用零打碎敲的动机,有拆有拼,可以打开所有可变的因素,有别有致,是个不断重新排列的游戏——这就是交响音乐最有意思的部分。

所以后来以旋律为主的浪漫派音乐改变了这一格局,最后导致名存实亡的变迁。

我如此这般谱上肆意图解,听音乐禁不住搅入形体,也许这是我的强词夺理,下意识里也想玩玩拆件重装的“交响”

游戏,所以常把音响的碎片搅入我的视觉工程。

如果有谁也在音形之间常做白日梦呓,算我找到一个歪打正着不务正业的同行知音。

[1]谱列中上面两行是首版的印刷,下面两行是莫扎特的手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