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弹琴听音(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通过乐谱,我和音乐家聊天,他们在我面前鼓捣音符,玩弄方阵。

我可以感觉他们不可言喻的存在,看到他们裁剪造句的姿态,听到他们得意忘形的兴奋。

非物态的音乐家近在咫尺,就像我在保罗·塞尚(Paule)绘画前面静观时出现的奇迹,无形的画家栩栩如生,在我眼前一展身手。

更为神奇的是,读谱过程之中,视觉在前,手还未到,所谓的“灵犀”

已是满目。

人在脆弱的发生状态,敏感战栗之中,身心为之触动,神经为之拨弦,常有弹不下去的地步。

有时,我精疲力竭,力气全无,只好伏在琴上片刻,等回转过来,合掌拜它一拜。

偶然,不得而已,只好放弃离开。

在琴上浏览音乐史篇的好处在于可以和音乐家促膝谈心。

记得一次在Youtube上读某人谈论古尔德(Gould)的巴赫:巴赫和古尔德挤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面探讨音乐,两人近在咫尺,古尔德弹,巴赫听。

曲终,巴赫颇有感叹:“不可思议,我的作品还真有点意思。”

巴赫站起身来:“让我们去弄点吃的,炒蛋(scrambleeggs)和烤面包(toast),什么都行。”

这是凌晨三点,地点:多伦多。

读谱听琴,音乐不再是个美好的他物,而是日常生活的部分。

随意可以进出的音乐环境,给我提供了与音乐家直接对话的可能,尽管有时只是断断续续和暂时片段。

我这辈子聆听音乐多年,但就感受的直接而言,再仔细地旁听也与自己钢琴上的阅读天差地别。

也许是我音乐能力不及,就是看着乐谱,也和自己手指“视听”

的体验大相径庭。

问题不是技术的好坏与否,而是感官的触觉和人体的参与。

无论多么神奇虚幻的声音,都是通过手指直接的触动——自生自在;肌体的动态为共振的音响所淹没——他生他在。

我想,这种物物之间的感应,针对我们现成兑现和即刻文明[1]的**误导,不乏一剂医治我们人性离异的良药,也是之于今天封闭自我中心的反思。

早年听傅聪先生的大课,对先生善意戏谑学生只图肌肉快感,从而忽视音乐艺术的批评颇有同感。

可话又倒过来说,手指肌肉也是音乐表情的伸展主动,就像歌唱家的全身肌体随着音乐呼吸,我把人的肌肤和乐器的直接感触,看成进入音乐神秘世界的必经之途。

我对弦乐更有一份特殊的幻想——这与人体直接感应的音响振**,通灵惊魂的感觉,不知哪方神仙的偏心,至少我在钢琴上面,探入乐器心脏的琴键是手臂肌体的延续。

手指键盘上的动作,绝对不是乐谱在黑白键距之间的敲打翻译。

仅一个音的震**微末,在钢丝张力的牵动之下,整个乐器在空中波动**漾,直接对着人身肌体触动感应。

不管是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SviatoslavRichter)连背带臂古怪的演奏姿态,还是古尔德棱角分明的手指,尽管和他老态龙钟的座椅毫不相称,钢琴家的怪癖无所不有,但是都与肌体感应有关。

指尖触键的那个瞬间,只是音响启动的点滴,音乐真正发生,整个肌体牵连键盘、琴锤、钢丝、音板、琴体甚至整个环境,乐器身心一体,随着空气一起震**。

似乎每个声音局部都可分析,但是整个音乐的发生过程永远是个秘密。

这就是弹琴不可言喻之奇。

渐渐地,每天琴上做书呆子的时辰与日常生活的琐碎混杂交错。

琴上做梦的现实,真得切肤,却又虚得不着边际。

谱子一路横扫过去,听到有意思的声音转机,停顿少许,像是认出自己童年的情景和梦中的亲情。

可以倒回乐谱再来一遍,也可通篇阅读下去。

今天听到的,明天可能没有,昨天的无知无觉很可能会是后天的兴奋不已——片段的不期和断裂的无头无尾全没关系。

我知道这样对作曲家有点不大尊重。

好在我是客席,没有任何执着偏好。

一时的冲动,回到现实之中,常常忘得一干二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