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尚待琢磨的初胚萧红(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尚待琢磨的初胚萧红

banner"

>

过去几年,台湾国际艺术节及香港艺术节陆续尝试“原创”

歌剧制作。

台湾钱南章《画魂》、《落叶·倾城·张爱玲》(分上下半场,上半场是德国作曲家佑斯特谱作的40分钟小型室内歌剧)及香港陈庆恩的《萧红》,故事皆以女性为主角,且《落叶·倾城·张爱玲》、《萧红》皆以室内歌剧形态创作,降低成本之余,力求小而美。

《萧红》2013年于香港艺术节首演,10月31日、11月1日随“2014香港周”

来台演出两场。

《萧红》登台,艺术节主办单位抱有期待,如同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所言,台湾民众对于文学具有高度兴趣,应该更可能被主题吸引。

然而萧红这位只活了31岁的民国女作家,在大众心目中,比不上张爱玲及《画魂》的主人翁潘玉良的知名度,近来虽因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稍有提升,但由汤唯主演的电影后劲不强,萧红对于一般大众还是陌生名字。

萧红的故事,观众是否熟知,虽与歌剧制作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但当萧红31年人生浓缩在75分钟的舞台上时,观众能否跟着剧情铺陈而走进萧红的戏剧性人生,这个前提相对变得很重要。

先来谈谈歌剧与舞台剧形态的差异。

歌剧在以音乐为本的情况下,对于故事的陈述,多半抽取精髓,直接命中文本中几个戏剧性的亮点,重点刻画。

舞台剧的对话可以丝丝入扣,任何过场可一磨再磨,言语的抽象、剧情的破碎可变成一种风格。

两种艺术类型有很大差异。

歌剧《萧红》中,明显可见编剧意珩是以舞台剧的手法进行歌剧的铺陈。

整剧文字使用趋于抽象,虽然试图以诗意营造氛围,但用词甚为拗口,提高了入乐的困难度,导致作曲家陈庆恩只好选择以宣叙调处理许多段落。

宣叙调使用过多的结果,是情感和戏剧性大打折扣。

如果整出歌剧只以萧红生命的某一事件或阶段为主轴,观众或许比较容易聚焦。

但是,《萧红》野心很大,刻画的是萧红的一生,究竟希望观众看到怎么样的萧红?甚至为何要以萧红作为创作题材?导演和编剧必须进行交代。

然而萧红本非一般观众熟悉的人物,编剧给的提示又不多,观众欣赏到最后,大都仅留下一些片段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