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些“可惜”
,多少让TC有些挫折感,不过要翻转现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许多痼疾,绝非TC以一己之力所能撼动的。
比如,台湾公立乐团的制度,很难有像柏林爱乐般的弹性:团员恪尽职责之余,可积极发展个人独奏或室内乐生涯。
光是这些团员按照程序请假,以个人身份参与TC,团方还得因此承受议员关于管理不当的质疑。
乐迷在离开TC的场域后无法爱屋及乌,某方面在于TC虽然架构的是优秀音乐家共乐的平台,但是在11年的经营下,在TC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自然从平台发展成品牌。
品牌的效用,在于乐迷认同的是胡乃元+TC的名,而非TC的成员,况且TC成员的组成每年多有改变,因此想从中创造TC和音乐家的双赢,本来就不容易。
从TC浅尝室内乐。
TC成军时,主要以演奏室内乐的形态出现,推广室内乐,成为TC一路上的重要使命。
然而这项重要使命,走得格外艰辛,无论是售票还是社会资源的拓展,感觉每年都要热身一次。
室内乐需要“推广”
,意指基础不稳,需要努力打桩。
打桩的工作,绝对不会轻松,要打得深打得稳需要群策群力,也就是说TC的室内乐运动,需要聚集平时乐意一起耕耘的伙伴以及奥援。
这些伙伴是种子也是中坚分子,以高度的信念,在台湾各处敲下一个个小钉子,每年的TC是大家年度集聚的盛会,分享感动的舞台,音乐家在此加足马力后,来年继续往前迈进。
TC不仅在推广室内乐方面需要伙伴,这些伙伴也有机会协助TC落实下乡的愿望。
TC传递音乐之美,想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美的事物,过往足迹遍及台湾的北中南东,但是每年举办一次的活动,拜访的城市有限,也很难连续造访,因此感动很难累积,效果很难持续。
要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TC过去一路走来,必有收获,但任何事物均得精益求精,也提升了TC的野心。
TC暂停之后,是否重新出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或许胡乃元、严长寿(TC发起人)可出一点力,但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个社会、听众的需求有多强烈,音乐家的投入又能有多少。
多少人想做这件事,多少人需要这件事,多少人可以帮助或告知TC如何能够变得更好,如此才能创造TC再起的理由。
胡乃元常说当音乐家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需要付出全部的专注力,而对年轻的学生来说,与其将梦想放在“做音乐家”
上,倒不如放在“做音乐”
上。
这些话,过去的日子他对合作的音乐家千叮咛万交代,现在的他正选择放缓脚步,静静等待这帮人的成长与蜕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