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组题目只测量了一项内容,或是同一份测验下,有多个单维测验,各个测验测量的内容之间没有相关(如成套测验)。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典型的单维模型,如图8-1-3所示。
图8-1-3单维模型
2.多维模型
(1)项目间多维。
项目间(Between-Item)多维是指在一份测试内,包含多个维度,维度之间存在相关,不同题目所属的维度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题目只属于一个维度。
如图8-1-4所示的情况就是属于项目间多维的情况。
图8-1-4项目间多维示意图
如图所示,上述6个题目所组成的问卷包含两个因素,并且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相关,6个题目分别属于两个因素,但是每个因素下所属的题目并没有重叠,这样的测验结构就是一种项目间多维的情况。
(2)项目内多维。
项目内(Within-Item)多维是指在一份测试内,包含多个维度,每个题目所属的维度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8-1-5所示的情况就是属于典型的项目内多维的情况。
图8-1-5项目内多维示意图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由6个题目组成的问卷包括两个维度,这6个题目都同时属于两个维度,即每一个题目都测量了两个维度的内容,我们说这种一个题目测量两个(以上)维度的情况就是项目内多维(关于测验多维的情况可以参考Wang,g(2004)的研究)。
那么双因子IRT模型属于哪种情况呢?根据双因子的因子结构示意图,结合题目间多维和题目内多维的描述,我们认为双因子模型是一种既包含项目间多维,也包括项目内多维的模型(如图8-1-6)。
图8-1-6双因子结构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双因子结构中,每个题目均测量了一个一般因子、一个特殊因子,所以每个题目都存在项目内多维的情况,同时因为双因子模型下存在的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是正交的关系,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多个维度的模型。
在双因子模型下,我们允许一份问卷中测量了多个维度,这些维度之间没有相关,每个题目都只在两个维度上存在载荷。
所以每个题目只需要计算两个维度,即公共因素(一般因素)和一个特殊因素的信息。
以二值计分的题目为例,被试j在第i题上正确作答的概率如下:
其中
公式中的变量解释与前文中关于FIIFA的变量解释相似。
λi1:表示第i题在一般因子上的载荷;
λik:表示第i题在特殊因子上的载荷;
τi:表示第i题的阈限;
当λi1θj1+λikθjk≥τi时,被试j对第i题反应正确,记为uij=1;当λi1θj1+λikθjk<τi时,反应错误,记为uij=0。
因为在LogisticMIRM中指数部分乘D=1.702后与正态肩形MIRM所得正确作答概率之间的差小于0.01,所以在实践中,正态肩形模型和Logistic模型之间常常可以替换使用(毛秀珍,辛涛,2015)。
双因子模型也是MIRT模型的一个特例,所以双因子模型除了可以用正态肩形模型之外,也可以用LogisticMIRT模型替换。
由于心理学的量表、问卷大多是多等级计分的题目,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二级计分的模型进行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Gibbons,Bock和Hedeker在二级计分的FIIBFA基础上开发出了针对等级数据使用的FIIBFA模型。
假设题目等级数为T=1,2,…,n;令被试得0分及0分以下的概率为0,即P*i0=0;被试得n分及n分以下的概率为1,即P*in=1;则被试作答恰为等级T的概率为
在Gibbons等人的模型中,将Samejima的等级反应模型(GradedResponseModel,GRM)与双因子模型相结合,从而拓广了双因子IRT的应用范围,使双因子模型不只局限在0,1计分的数据中。
基于双因子的IRT模型在心理学的很多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总结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一种基于验证性的多维IRT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我们能够按照理论依据指定题目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作为多维IRT模型的一个特例,极大地简化了参数估计计算,因为相对于前面的全息项目因素分析而言,在双因子模型下无论因子的个数有多少,模型的使用者也只需要计算两重积分。
第三,基于IRT模型,能够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相结合,提高施测的效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