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小人物的悲情与欢乐特拉埃塔的喜歌剧安东纳的布沃(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人物的悲情与欢乐——特拉埃塔的喜歌剧《安东纳的布沃》

banner"

>

统治欧洲的歌剧舞台长达好几十年的意大利正歌剧(OperaSeria)到了18世纪中期,因为其自身的原因——情节的荒谬俗套和音乐的刻板、程式化,开始越来越不受观众的欢迎,这直接导致了一批欧洲作曲家自己起来“革命”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WillibaldVluck,1714—1787)在18世纪60年代就扛起了针对正歌剧的“歌剧改革”

大旗,而在正歌剧的发源地和根据地意大利,一种与正歌剧不同的比较通俗易懂的新的歌剧形式也在逐渐成熟起来,这就是意大利喜歌剧(OperaBuffa)。

在18世纪中期那个年代,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活跃着一批相当有才华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们既创作正歌剧,也写下了不少喜歌剧,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托马索·特拉埃塔(TommasoMicescoSaverioTraetta,1727—1779)。

托马索·特拉埃塔是18世纪重要的那不勒斯乐派作曲家,一生创作的正歌剧和喜歌剧多达42部,相当多产,其中有些是改编自拉莫的法国抒情悲歌剧。

1748年以前,他在意大利南方的那不勒斯师从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AntonioNicolaPorpora,1686—1768)和杜兰特(Franceste,1684—1755),后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A.斯卡拉蒂(AlessandroScarlatti,1660—1725)的学生。

除了特拉埃塔,杜兰特还培养过约梅利(Nielli,1714—1744)、帕伊谢洛、佩尔格莱西和皮契尼等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

1751年,24岁的特拉埃塔靠着其歌剧处女作《法尔纳斯》(Farnace)在那不勒斯成功首演而一举成名。

他与其师兄意大利作曲家约梅利交往甚密,两人在歌剧的许多方面有着相同的见解。

后来,特拉埃塔又前往意大利北方的帕尔马拓展他的音乐事业。

1756年,特拉埃塔被当时的帕尔马公国摄政王菲利普公爵指定为皇家小教堂的音乐总监,1759年又被指定为宫廷作曲家,开始为帕尔马宫廷服务。

由于摄政王的妻子菲利普公爵夫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女儿,因此帕尔马在当时是整个意大利最法国化的地方,法国歌剧的风格受到菲利普公爵的大力推崇,他要求特拉埃塔将法国作曲家拉莫的抒情悲歌剧改编成意大利语的歌剧,这对特拉埃塔后来确立自己的歌剧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位歌剧作曲家,特拉埃塔被认为是站在亨德尔和莫扎特两位早期歌剧巨人之间的一位杰出的过渡性人物,他所创作的歌剧普遍具有丰富美妙的旋律和高度的戏剧性。

特拉埃塔还是一位著名的歌剧“改革”

派人物,他倡导歌剧“改革”

的时间可能比年长于他的格鲁克还早一些。

据说格鲁克因1767年在佛罗伦萨亲自指挥了特拉埃塔的正歌剧《伊菲姬妮在陶里德》(IfigeniainTauride,1763),受到很大启发才创作了自己的同名歌剧。

特拉埃塔对意大利歌剧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他将拉莫的法国抒情悲歌剧中的一系列元素特征移植到意大利正歌剧中,创立了一种兼具法国和意大利双重特色的新的歌剧风格。

但是,特拉埃塔在为帕尔马宫廷写作严肃的正歌剧的同时,也在为意大利的私人歌剧院创作一些轻松易懂的喜歌剧作品,其中《安东纳的布沃》(Buovod’Antona)就是一部有一定代表性的喜歌剧,是他在1759年威尼斯狂欢节期间为SanMoise剧院创作的。

《安东纳的布沃》采用的是意大利现实主义喜剧创始人、18世纪著名的戏剧作家卡尔洛·哥尔多尼(CarloGoldoni,1707—1793)的脚本。

18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们在写意大利正歌剧时,通常喜欢采用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兼剧作家梅塔斯塔奇奥或其门徒们所写的歌剧脚本。

但也正是梅塔斯塔西奥式的歌剧断送了正歌剧的前途,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情节内容过于严肃、矫揉造作、脱离现实和过度程式化,这些弊端是正歌剧逐渐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哥尔多尼笔下的剧本则不然,他的戏剧风格与梅塔斯塔西奥的风格大相径庭。

梅塔斯塔西奥的题材常常以广为熟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哥尔多尼则摈弃了那些观众一看开头便知结局的老旧故事,代之以反映日常社会现实生活的普通题材和生活琐事,用更为真实的普通人物,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取代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人物和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形成了一种诙谐活泼的清新风格。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一仆二主》(Ilservitorediduepadroni)。

因此,当正歌剧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18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们十分乐于采用哥尔多尼的剧本创作喜歌剧,以满足那些看腻了正歌剧的观众的新口味。

喜歌剧的广受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意大利歌剧衰落的进程。

《安东纳的布沃》的情节是哥尔多尼根据一个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的相当古老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它可能最早起源于12世纪末的英格兰韵律体浪漫史诗《汉普顿的贝维斯》(BevisofHampton),描写的是一位在英格兰南汉普顿的名叫贝维斯的爵士如何成为一名传奇英雄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