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合作伙伴在行动之前没有与你沟通时,你可能会陷入疑惑:“为什么不跟我沟通,是不是瞧不起我……”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说的是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的心态,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学而时习之”
说的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朋自远方来”
讲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的是修为的境界。
我们整体串联这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共修;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修行的结果。
这样看来,几乎一个人生命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被孔子一语概括。
首先,遇事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知道了怎么办,却做不到,那么,“学而时习之”
;其次,自己与外界合作的时候很痛苦,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但别人还是不了解,那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人生最困难的,便是避不开这些痛苦。
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时刻默诵这三句话,就会发现,我们面对一切困境都能淡然处之。
这些痛苦,也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为什么这句话作为《学而》的第一句?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人生中面对困难、面对变化,以及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时的应对方法。
应对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字:乐。
“樊登读书”
有一档节目叫《我有一个问题》。
在节目中,大家和我分享生活中的苦恼。
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家里有个亲戚特别糟糕,整天欺负我,怎么办呢?”
我的答案是:“为什么不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他呢?当你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他时,你会发现,这都是生活中难得的佐料,难得的可爱之处。”
这个答案当然也是受到孔子的启发。
孔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乐”
,他的乐并不是隔靴搔痒、浮在表面的;不是让一个人使劲逗乐自己,也不是肤浅的励志和“打鸡血”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曾说,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
,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
孔子认为“不亦乐乎”
,这种快乐是油然而生的。
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些难以挣脱的痛苦,难道不是同样蕴藏着快乐吗?如果我们能够用快乐的方法来面对,那么学习的困难、合作的困难、别人不理解的愤懑,便都将迎刃而解。
希望在读本书的你,也能在心中默念一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如果在本书的阅读中,各位读者能够从学会这一句开始,连续默诵十遍,我们的人生,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