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是“竹筒倒豆子,有一说一”
。
子路就有这样的特点,他跟孔子说话常常都是硬杠。
有句话叫“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真正直的人很少。
很多人是卖正直,明明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还要找一个借口,说自己性情直。
也有些人是不太为他人考虑,不太理解他人的感受,才会直来直去地说些伤人的话。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一个人勇敢,当仁不让,这当然是好事。
但如果他不去学习、不去提升、不去改变,这个人搞不好会造反。
《水浒传》中的李逵,想杀谁就杀谁,佛挡杀佛、人挡杀人,只等他宋江哥哥一声令下。
这种匹夫之勇很容易造成很大的混乱。
这种人不是靠价值观做事,只是盲从别人或者由着性子做事情,处理问题也只会采取这种破坏性的方式。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一个人说自己刚正,无欲则刚,不被**,这样是不是很好?不学习、不进步,执守刚正,把自己封闭在原有的认知里,会变得孤高狷狂。
这种人容易成为隐士,成为游侠,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出不来,过着对他人没有贡献的生活,还标榜自得其乐。
孔子没有把仁、智、信、直、勇、刚中的任何一个美德变成僵化的、固定的、不动的概念。
如果一个人概念化、固化地看待美德,就很容易变成固定型人格,从而固执地追求某一个表象化的品德。
一个人如果知道美德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的,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他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就可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成长型人格。
孔子说的“无可无不可”
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孔子是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他在不停地学习演进,因而他对待事物的准则是良性动态的。
即便我们对自己的德行有良好的要求和掌控,也依然要继续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不停地调整。
环境不同、情形不同、境界不同、格局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待具体事情的处理方法也就不同。
我们每个人,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讲信用的人、一个直率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刚正的人,就够了。
我们要以谦虚的心态,通过不断地学习,通过和别人的交流和切磋,了解前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才能够在追求美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没有终极真理,也没有终极的人。
我们只有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让更美好的人引领着我们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某一点就停在原地,这样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坏人”
。
这一段话,孔子讲得很深刻,这是他对自己最爱的学生所讲的肺腑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