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乡愿德之贼也 无原则的退让是助纣为虐(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乡愿,德之贼也:无原则的退让是助纣为虐

banner"

>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

是一个固定的词。

“乡”

,代表着鄙俗、大众;“愿”

,近似于忠厚。

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是指一类人,“大众好人”

“老好人”

为什么孔子非常厌恶这种人?因为乡愿往往缺乏原则,模糊标准,混淆是非。

他们做事,谁都不得罪,对谁都说好;真遇到问题,能和稀泥就和稀泥,不成则抽身就撤。

有时候他们会助纣为虐。

对正义的事情,他们不能态度鲜明地表示支持;对不义之事,他们也不会坚决反对。

不能惩恶扬善,实际上就是放任丑恶滋生。

乡愿会做一些道貌岸然的事情,让自己在周围收获一些好名声,实际上并不会真心付出。

总的来说,乡愿是没有道德底线,不能伸张正义,只知道媚俗趋时,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孔子认为乡愿会戕害德行,是“德之贼”

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乡愿和强盗对德行的伤害孰轻孰重。

强盗,摆明了是坏人,以丑恶的面目示人,出现就会遭到社会的抵制与打击,更没有人跟他们学。

不仅如此,强盗的出现还会促使人们团结起来,与之做斗争。

强盗更会成为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危害是短暂而有限的。

而乡愿,伪善媚俗,看着像好人。

因而大多数人对乡愿都疏于防范,就算有点小问题,也不会过于追究。

在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社会正义感就会下滑。

这种损害,犹如温水煮青蛙,等闲发现不了,一旦出问题,就难以弥补了。

这样对比一看,乡愿比强盗之流对道德的损害更持久、更大,因而孔子特别恨这种人,如同“恶紫之夺朱”

孔子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接近红色,容易令人混淆。

圣人堂堂正正,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问题的时候,乡愿是道貌岸然的老好人,跟圣人有相似之处,令人真假难辨。

如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小雷音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