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又回去守了三年。
子贡给孔子共守孝六年。
好比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富可敌国的大儒商,放弃了荣华富贵,住在破草房子里为老师守孝,规定三年,他守六年。
这就是孔子说的“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虽有好吃的、好玩的、好住处,但都无心享受。
宰我出来,得了令,觉得还挺好,服丧一年就够了。
宰我走了之后,孔子说:“宰予这家伙,算不上仁啊。”
接着解释一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这段话非常感人。
为什么父母走了,要守孝三年?因为孩子从生到养,得要三年左右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行走。
所以从古至今三年服丧,天下都是如此。
宰我对父母之爱够怀念三年吗?他恐怕做不到。
孔子不想再和宰我辩论,既然他觉得安心,那这个道理就没办法讲了。
父母走了,人在很长时间里都会很悲伤。
人的痛苦,往往既来自在场的痛苦,也来自不在场的痛苦。
有时候即便在美好的环境中,人也有可能难过。
比如看到晚霞漫天,华美异常,但想到落日带着红霞西沉,又或者想到自己和初恋曾经一起看过晚霞,转瞬之间就会莫名难过。
人就是这样,多愁善感。
我们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修炼和训练,就能够比较好地控制情绪。
但是对于父母之爱,在孔子看来是天性,是我们应该保留的那一部分。
古代能够守孝三年,守孝六年,到宋朝、清朝还有丁忧,官员回家守孝,自然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原因。
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难以与之直接对比的。
古代是农业社会,生活节奏慢,几年不工作,社会环境变化不大。
但是现代社会变化太快,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如果人们因为守孝而三年不工作,那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很复杂。
在我看来,就实际情况而言,现在的人很难为父母守孝三年。
但是敬意、怀念是必须有的,难不难过别人看不出来,但是穿着素雅一些,尽量少参与娱乐活动,也是默默缅怀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