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对手”
等,都是观众平时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口头语言,听起来似曾相识,形象生动。
(二)启发性
纪录片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获得独特的视听感受。
这种感受具体表现为观众会一边看一边思考。
如果说画面在表现“视觉”
方面不可替代,那么解说词则在“听觉”
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观众在听解说词的时候,一边听一边思考呢?这就需要将解说词写得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纪录片《时间机器》之《与时间竞赛》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为什么老鼠只有两年的寿命,而鲸鱼却能活上两百年?为什么这些螃蟹随身携带的闹钟得每天重调时间?又是什么驱使驯鹿跋涉几千公里穿越地球上最严酷的地区?蜂鸟又是怎样变成鸟类世界里的小木偶的?这全都跟时间有关。”
作为表现模式纪录片的经典之作,《与时间竞赛》这集主要讲述生命轮回与时间的关系,上述这段解说词从地球上万千动物中选择了“老鼠”
“鲸鱼”
“螃蟹”
“驯鹿”
“蜂鸟”
几个具体对象,对它们生命形态的存在方式连续发问,观众在听到这段解说词时,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以试图寻求答案,当解说词说到“这全都跟时间有关”
时,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构成不同生命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它们作为个体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长短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以设问的形式进行解说词写作是启发观众思考的重要方法。
(三)节奏感
解说词除了要让观众听懂之外,还要让观众听得舒畅,这就需要把解说词写得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这与语言表达的修辞有直接关系。
例如,在进行解说词写作时,撰写者可以适当运用对比、对偶、排比、重叠、反复等修辞手法,注重词句的平仄、押韵、拈连、仿真等,这样可以产生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表达效果。
例如,纪录片《寻找回来的亲情》开头的解说词这样写道:
“四十岁的孟玲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从小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的老父亲,一个对她体贴入微的好丈夫,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乖女儿,除了善良的母亲早在四年前病逝,让她时常地感到痛心思念之外,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家庭。”
这段解说词连续使用了3个“一个”
,形成修辞上的排比气势,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将孟玲的家庭背景介绍得非常清晰,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类型划分视野下的解说词写作
(一)新闻纪录片
新闻纪录片注重反映观众比较关注的当前社会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新闻人物,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在解说词写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善于突出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五个方面,解说词包含这些要素越多,纪录片的新闻价值就越大。
二是注重使用背景资料。
适当使用背景资料不仅可以凸显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使纪录片内容整体看起来更加丰富扎实。
三是语言表达要平实简练。
这类纪录片由于画面素材比较充足,应主要依靠画面来表达,解说词不宜过多渲染,只需在过程与细节部分使用简练文字略做说明。
在纪录片《物价——改革的突破口》开头,解说词这样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