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纪录片海豚湾的时态呈现(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纪录片《海豚湾》的时态呈现

banner"

>

2009年,一部以日本渔民残忍捕杀海豚为题材的纪录片《海豚湾》公映,立即引发巨大轰动。

这部由美国导演路易·西霍尤斯执导的纪录片,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后来,学界关于该片社会意义的讨论颇多,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主要从时态角度探讨该片的叙事特征。

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到20世纪90年代“新叙事主义”

诞生前,“时态”

概念往往被研究者忽略。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新叙事主义”

,“时态”

在修辞中的作用渐渐被关注。

纵观该片,我们可以发现该片叙事过程始终在三种时态中进行。

一、完成时态提供空间分割

纪录片对于过去时间的展示从不少见,而追溯历史也并不是纪录片才有的做法。

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影视艺术有一套展示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话语方式。

科技是电影之父,而科技带给影视艺术创作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清晰度”

,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高清。

观众往往会形成某种刻板认知,认为更清晰的影像代表着更现代的时间,反之则代表着过去的时间。

《海豚湾》在讲述早于拍摄时间的事件时,使用了历史影像资料,那些黑白的和看起来不大清晰的彩色资料的呈现,给观众提供了空间分割感。

该片追溯的故事通常来源于受访者的讲述和评述。

法国哲学家保尔·利科把叙述情境分为两种:被讲述的世界(包括故事、神话、小说、史记等)和被评述的世界(包括戏剧对白、报告、遗嘱、条约等)。

[8]该片中出现了里克讲述自己与凯西的故事的情节,里克讲述凯西自杀的过程是讲述过程,对IWC的不作为提出的质疑属于评述。

这两种叙述行为没有造成时间上的疏离,而是实现了行为时间与文本时间的零度距离。

目的在于利用受访者进行“评论”

,以隐蔽的方式呈现创作者的观点。

二、进行时态制造视觉奇观

在《海豚湾》的现场拍摄中,为了贴近真实,摄制组动用了多种拍摄工具,如便携式隐蔽摄像机、红外摄像机、水下摄像机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