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随后,影片通过枝叶上固守一方的蛛网、晨露中被粘住翅膀的蜻蜓等一系列具有意象价值的镜头,表现了中国西部农村生活的单调、落后与困窘。
影片中有一段讲述春运场面的画面,镜头缓缓扫过广州火车站前广场的大片空白,执勤人员组成人墙,密不透风,成千上万的候车乘客,五颜六色的雨伞,结合现场各种嘈杂的音响,展现了春运的震撼场面。
此处通过空旷场地标识、人墙等造型线条的使用,与后面纷乱的失控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主人公张昌华夫妇回家途中,火车在暮光和夜色中两度穿越南国大地,列车占据左半幅空间,摄像机伸出车窗,用中焦镜头拍摄,前进的列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窗外的风光则快速地移动,表现出夫妻二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在家过完年后,二人不得不再次踏上南下打工的路,影片用静止长焦镜头表现雪地上向右转弯缓慢前行的火车,时长17秒,直到火车渐渐消失在远方的雪野中,表现出二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雪灾发生期间,主人公一行3人乘坐了所有能找到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渡船等。
在火车上,用铁轨作为构图依据,该片使用运动镜头表现了火车跨江越岭的场景;另外一个场景则使用超广角移动镜头完整地记录了整列火车经过南方雪灾山区的震撼场面。
影片运用了很多长镜头,从工作到生活,表现了张昌华一家人的命运与社会时代的紧密关系,完整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现状以及生活困境。
[4]春节期间发生的父女打斗事件结束后,张琴负气出走,到深圳打工。
影片使用长镜头记录下出站列车缓慢移动的情景,整个画面处于逆光状态,整体色调阴沉晦暗,表明张琴此时情绪低落。
在缓缓到来的广西田园风光中,红色的火车头牵引着绿皮火车穿越南国大地,尖利的汽笛声划过长空,暗示张琴此行悲伤无比。
火车不断经过忽明忽暗的隧道,镜头中隧道的洞壁不断挤压,表明张琴此行前途未卜。
四、清晰的剪辑思路
《归途列车》主要使用平行剪辑手法,展现城乡差别和城乡二元结构现状,通过剪辑,生成一个“城市—乡村—返乡—冲突—离乡—进城—被边缘化”
的叙事主线,建立一个独特的参照系,让观众很自然地去思考造成城乡差异的深层原因,思考城乡二元结构给整个社会发展造成的阻碍。
影片音乐的选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片尾主题歌使用了经典歌曲《下四川》,这首在西南地区脍炙人口的民歌,饱含望乡盼归的深情。
在苍凉的歌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主人公张昌华恋恋不舍地告别老人和儿女,转身汇入滚滚的民工大潮中,引发了观众对主人公未来命运的联想。
影片结尾借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少量视频资料,为影片营造了时代氛围,也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做了铺垫。
当奥运会开幕式进入倒计时,迪厅所有的服务员都喜笑颜开,高声呐喊,喜庆氛围充满整个画面。
然而,当开幕式演出最精彩的“中国故事”
时,镜头迅速推向包括张琴在内的几位服务员,她们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期待。
画面剪辑到躺在病**的张昌华近景,身心俱疲的父亲,已无力体验全民奥运狂欢,大时代下,一群小人物的宿命似乎早已注定。
这种以素材整合为基础的交叉剪辑方法,为准确展示影片主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结语
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创作者超越了对生活的机械复现,将自己的理性思索与真实的影像交织融汇在一起,通过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使影片焕发出一种冷峻朴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为这部纪录片确立了应有的现代性品格。
影片基于时代背景,使用成熟的场面调度、镜头造型和剪辑方法,对选题本身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开掘,在通往思想、理性与审美的路径上,完成了一次对社会现实的人文主义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