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纪录片《第三极》的价值体现
banner"
>
2015年,由曾海若执导的纪录片《第三极》在央视网、乐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同时上线。
该片是中国首部以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纪录片,由“生命之伴”
“高原之歌”
“一方热土”
“上善之水”
“大山儿女”
和花絮“高原相遇”
构成。
影片以独特的文化视角、精良的声画结合、清晰的叙事手法,深刻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流与根基,为观众奉上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一、文化认同视野下的现实关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认知,其核心是对民族基本价值的共同体认。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中国是一个人文意识十分浓厚的国家,“仁者爱人”
的传统从孔子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
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再现体现了纪录片的一种文化特质。
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往往具有现实性,这种现实价值往往表现为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表现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和特殊意义。
《第三极》表现的文化是深厚而坚定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再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诗章。
西藏地区的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具有独特的个性、精神和品质。
《第三极》从人文关怀视角,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用勤劳、善良和智慧创造生命、改变生活的场景,弘扬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中的人物和场景都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印记,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隐喻。
如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影像更像是社会中的一个精神寄托,回应着时代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表达将西藏这个曾经作为地理意义上的佛教圣地置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符号。
二、多重镜头语言下的全景再现
纪录片本身是一种强调以相对真实的艺术手段具体地展现现实生活情状的影视艺术类型。
镜头语言是呈现生活情状的主要手段。
视听语言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丰富多样、富有内涵的画面语言可以提高纪录片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创作出艺术表现与题材内容相得益彰,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和民族审美追求的纪录片艺术精品。
[7]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画面语言可以分成极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特写等。
根据功能,镜头语言可以分为情境镜头和叙事镜头,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叙事表达功能,多种镜头语言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被拍摄对象更立体、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第三极》大量使用了高空拍摄、微观拍摄、延时拍摄、高速拍摄和水下拍摄等多种特殊拍摄方法,不同的拍摄方法反映了不同的视听语言功能,将高原风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远景和大全景有利于展现高原多样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其次,中近景和近景生动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最后,特写镜头将西藏人民善良朴实的内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花絮《高原相遇》讲述了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的艰辛与遇到的困难,当然也有收获的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