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纪录片叙事视角(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该片中焦波本人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故事的主要线索,另一方面他是部分影像的拍摄者。

该片解说词开头这样写道:

“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有一个小山村,住着我年迈的爹娘。”

这里的“我”

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这部纪录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此后,整部纪录片解说词和焦波的同期声交替轮换,限知叙事特征明显。

(二)第一人称全知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是直接以创作者的身份讲述事实,讲述拍摄过程是纪录片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

采用这种叙事视角的纪录片“间离”

色彩比较明显,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创作者拍摄的内容,还可以看到创作者的拍摄过程。

例如,纪录片《瑶山行》讲述了摄制组一行人奔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拍摄瑶族同胞富有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的故事。

观众通过镜头一方面看到了瑶族人唱歌、待客、结婚等生活细节,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摄制组如何走进山寨、如何受到主人招待、如何参与当地年轻人举行婚礼的场面。

其中有段解说词这样写道:

“我们来到瑶族老人谢永松的家里,主人拿出瑶山果品和各种可口的菜饭招待我们。”

这里的“我们”

是第一人称,指的就是创作者。

整部纪录片使用全解说词,中间除了歌声外,几乎没有出现人物同期声等其他声音元素,全知叙事特征明显。

(三)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在当前纪录片创作中比较盛行,它完全站在旁观者角度去看待事实,在叙事上达成一个默契,即创作者与观众的立场是统一的。

采用这种叙事视角的纪录片客观叙事色彩比较强,创作者在冷静的讲述中不断引发观众的思考。

例如,纪录片《山里的日子》之《回乡》,讲述了中国著名油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回到他过去经常写生的四川大巴山区一个小村庄的经历。

整个故事依据罗中立逐次探访邓友仁、杨述俊、邓红梅、邓大贵等当地他早已熟悉的农民展开。

解说词的主要任务是交代罗中立过去和上述这些人物交往的细节。

该片解说词开头写道:

“1998年深秋的一天,画家罗中立又一次回到了大巴山中的这个小山村。”

解说词在这里非常明确地使用了“画家罗中立”

这样的称呼,表明了纪录片使用的是第三人称;纪录片大部分是人物之间的同期声对话,解说词所占比重非常小,限知叙事特征明显。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无解说词这种情况。

例如,纪录片《伴》开头的字幕写道:

“中国西部山区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刘老太太,家中养了一口远近闻名的大猪。”

这里出现“刘老太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