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就是说在拍摄过程中要尽量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是主题校正要结合独到的思考。
导演要发挥组织作用,与创作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批判反思性的主题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主题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思索,也是最有市场的,因为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关注自己和他人生活状态的愿望,那种太过矫饰的东西,要么是被迫的,要么是功利化的。
三、摄像师与纪录片拍摄
(一)构图思维
摄像师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导演,基本素质是具备纪录片拍摄的影像判断力、现场的决断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调试设备,思考用光、选景、构图、拍摄角度等。
构图是指摄像师在拍摄中对被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拍摄活动。
具体来说,构图需要处理的形式元素包括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其结构元素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
构图是一种即兴化、个人化的工作,没有具体化的和一成不变的原则和模式。
讲求构图的根本目的是使影片内容获得尽可能完美的形象结构和画面造型效果。
画面构图对于摄像师来说非常重要,决定着纪录片画面效果的好坏、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观众的视觉反应。
构图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画面要简洁。
当摄像师扛起摄像机时,被拍摄对象是不能自然成画的,摄像师必须要使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才能从自然、凌乱的物像中“提取”
优美的画面,将那些不利于主体表现和不利于画面美感的物体尽可能排除在画面之外。
二是主体要突出。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也是内容的重点,纪录片屏幕在方寸之间要演绎基于主体的事物逻辑关系,因此摄像师必须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以及环境等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互相照应和层次井然有序。
三是立意要明确。
出色的构图可以为主题表达服务。
要想出色地“构图”
,必须深刻地“构思”
,也就是说,每个镜头所要传达、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必须是非常明确而集中的,切忌模棱两可、不明不白。
构图模式主要有两点。
一是封闭式构图思维。
摄像师要把框架内的空间看成一个独立的天地;框架是画面内部与画面外部之间不可逾越的明确界限;注重框架形象元素的完整、严谨、统一、平衡、和谐;画面主体清晰明确,有严格的结构中心;画面内的主要形象元素之间相互呼应。
例如,在姚松平执导的纪录片《船工》中,摄像师在拍摄谭邦武老人的二儿子和儿媳妇因为缺钱吵架的情景时,将摄像机放置在女方的背后,男方自然入画,自然形成了二人故事世界。
二是开放式构图思维。
摄像师不再把框架看成一个与外界起隔离作用的界限,而是看作一个向外眺望的窗口;框架内的空间只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局部,与框架外的空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注重运用不完整、不均衡构图调动观众对完整形象的联想、补充和想象,更加注重声音对画外空间的表现作用。
同样在纪录片《船工》中,当谭邦武老人看到老城被炸掉时,摄像师拍摄到了老人若有所思望向远方的特写,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是对影视画面框架结构认识的两种不同的美学态度,从基本观点来看,这两种美学态度是泾渭分明、相互排斥的,但二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又能够体现出各自明显的优势。
一个优秀的摄像师应当善于调动各种有利的因素为自己的拍摄服务,在实际拍摄中,一般以封闭式构图为主,同时争取多拍摄一些开放式构图镜头,使各种元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现场拍摄
1.选择场景
如果故事片被称为“虚构的故事”
,那么纪录片可以被称为“真实的故事”
。
既然纪录片是故事,那就需要重视故事的场景选择。
纪录片拍摄类似电视新闻拍摄,第一现场非常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