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关于这次战争的前半段,在《佛本生故事选》里有一个故事说,迦尸国王梵授王死后,毗邻的居萨罗的国王听说后心想:“这个国家虚弱了。”
于是,他率领大军包围波罗奈城,但新生的梵授王的儿子却打败了居萨罗,并抓住了居萨罗的国王。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像神话,但它反映了列国时代居萨罗和迦尸战争的历史事实。
摩竭陀也是北印度的一个大国。
初都王舍城,后迁都华氏城(此城是阿阇世王时建造的,其建造的原因一是为了对居萨罗进行战争;二是因为华氏城毗邻恒河,交通方便)。
在佛陀时代,摩竭陀的频毗沙罗王(即瓶沙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国王。
他建都于王舍城,对内加强对国家机构的控制,实行严刑峻法,同时支持佛教,从而也得到佛教的支持。
对外,他以联姻的方式与居萨罗、跋祇等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稳定了自己的西部和北部边界。
在此基础上,他集中力量去征服东方的鸯伽。
鸯伽这个国家控制了恒河三角洲地区的一些重要港口,在商业贸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占领鸯伽大大增强了摩竭陀的经济实力。
频毗沙罗王晚年,他的儿子阿阇世(约公元前493—前462年在位)弑父篡位。
阿阇世的母亲是居萨罗的一个公主,她以迦尸的村庄作为嫁妆,嫁给了瓶沙王。
她对阿阇世弑父十分悲痛和不满,不久即死去。
于是,居萨罗国王要求阿阇世交回其母作为嫁妆的迦尸村。
双方因此发生了战争。
关于这次战争,据《佛本生故事》记载,本来是摩竭陀的阿阇世王取得了胜利,但后来,由于居萨罗国王波斯匿采纳了弓术师蒂萨的意见,采用车阵战术,而最终战胜了阿阇世,阿阇世被俘。
但两国最后联姻,阿阇世被释放,算是和平解决了,迦尸村仍然归阿阇世,即归了摩竭陀国。
关于阿阇世同居萨罗之间的战争,在《撰集百缘经》第一卷中也有记载。
阿阇世还对跋祇进行了战争。
在《长阿含经》中记载阿阇世派遣大臣禹舍去请教佛陀,看能否战胜跋祇,佛陀就说出了对跋祇战争的七不退法,认为如果摩竭陀发动对跋祇的战争,是不可能取胜的,因此,禹舍只好如此回去复命。
虽然当时在佛陀的劝告下,摩竭陀没有去征服跋祇,但阿阇世并没有放弃对跋祇的战争,而是积极地备战。
为此他命令禹舍建造了华氏城作为要塞。
在《长阿含经》中说到阿阇世建造华氏城的目的,而佛陀也似乎认为可以建,“世尊知而故问阿难,谁造此巴陵弗城(即华氏城)。
阿难白佛,此是禹舍大臣所造,以防御跋祇国。
佛告阿难,造此城者正得天意……此城最胜,诸方所推,不可破坏。
此城久后若欲坏时,必以三事:一者大水,二者大火,三者中人与外人谋,乃坏此城……”
关于这个巴陵弗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为巴连弗:“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
王宫多花,故以名焉。
逮乎人寿数千岁,更名波吒釐子城旧曰巴连弗邑,讹也。”
[29]
在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以后,阿阇世发动了对跋祇国的战争。
战争长达16年之久,最终获胜。
佛经《摩诃僧祇律》曾有一段描述两军水上战斗的情节:“时阿阇世王闻大目连语,宽闲不怖,徐徐顺恒水而上渡河。
时师子将军奄其未阵,逆战大破。
时阿阇世非济而渡危而得免,单马还国。”
此后,阿阇世又使迦尸国屈服于自己,从而使摩竭陀成为当时印度的一个霸国。
阿阇世还曾一度在提婆达兜的挑唆下反对佛教,但后来还是成为佛教的信徒。
传说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发生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结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