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白幢本生》中说到一个名叫白幢的人,出身于一个婆罗门家族,一天他和别的学生一道出城,在回城的路上,看见一个旃荼罗,他怕吹过旃荼罗身上的风会沾着自己身体,便喊道:“滚开,黑耳朵旃荼罗!”
说罢,他迅速跑往上风,而旃荼罗以更快的速度跑到上风站着。
白幢厉声咒骂道:“滚开,黑耳朵!”
这也说明了旃荼罗的地位之低。
瓦尔那制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雅利安人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地位,编造神话来说明“种姓制度”
的“合理性”
,妄图通过一种所谓神的旨意来把4个瓦尔那的现实地位固定下来。
据婆罗门教的经典《梨俱吠陀》的说法,瓦尔那的形成是众神分割布路沙(Purusa)的结果:“唯布路沙,诸神祭祀,用为牺牲……唯布路沙,既被切割,多少部分,如何划分?其口为何?两手何用?尚有两腿、两脚何名?其口转化,为婆罗门,两手制成,拉阇尼亚;尚有两腿,是为吠舍;至于两脚,作首陀罗。”
[14]这么说的结果就是将瓦尔那制度神圣化,并将婆罗门瓦尔那抬到最高的地位。
图2.5梵天神像
时间较晚的文献《伐育·普兰那》中,对这4个瓦尔那的职业是这样说的:“主梵天规定了他们的职业和义务。
不过,当4个瓦尔那的结构在一切方面都已经完成的时候,人们还不曾就开始执行这些义务而无所迷惑。
他们不按瓦尔那的义务生活,并且互相敌对。
主梵天知道事情是这样以后,就命令刹帝利进行统治,惩罚犯罪,并且从事战争。
主指示婆罗门从事祭祀、科学和收取赠礼。
他把畜牧业、商业和农业交给了吠舍,而首陀罗,主则命令从事手工业与作奴仆。”
[15]
但佛教反对这种说法,佛教认为,4个瓦尔那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梵志品·婆罗婆堂经》第三第四中有一段说到四个种姓的起源:
因守田故,便共诤讼……我等宁可于其众中举一端正形色极妙最第一者,立为田主……若我曹等所得稻谷,当以如法输送与彼……是田主,是田主谓之刹利也……是谓初因初缘。
世中刹利种,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尊。
于是彼异众生,以守为病,以守为痈,以守为箭刹,便弃舍守,依于无事,作草叶屋而学禅也。
彼从无事,朝朝平旦,入村邑王城,而行乞食。
彼多众生,见便施与,恭敬尊重,而作是语:“此异众生,以守为病,以守为痈,以守为箭刺,便弃舍守,依于无事,作草叶屋。”
《长阿含经》卷第六第二分初《小缘经》第一也说:
“……由有田地,致此诤讼。
今者宁可立一人为主,以治理之,可护者护,可责者责。
众共减米,以供给之,使理诤讼。”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
当共集米,以相供给。”
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
众人即共集米供给。
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
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
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刹利。
于是世间,始有刹利名生。
时彼众中,独有一人,作如是念:“家为大患,家为毒刺,我今宁可舍此居家,独在山林,闲静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