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章 大流士的统治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的形成(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在征服过程中不仅利用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利用了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内部的矛盾。

现在,它自己成了凌驾于所有这些地区、民族和国家之上的统治者,这就使它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它处在了它们的对立面,成了众矢之的,把当时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各种矛盾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因为它进行的征服战争给这些地区、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在征服后的剥削(不仅通过赋税,还有公然的掠夺)也是各地区、各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负担;它的征服和统治使原来各地的奴隶主丧失了自己的特权和地位,因而这些地区的奴隶主同波斯人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

大流士上台后发生的全波斯帝国范围内的广泛起义,不仅表明了以波斯奴隶主为一方,以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为另一方的矛盾的尖锐性,而且也表明了波斯帝国统治的脆弱性。

当大流士镇压了各地的反波斯的和反大流士的起义,恢复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之后,所面临的形势就是这样。

不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波斯帝国的统治就既不可能稳固,也不可能长久。

而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为此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人们把他采取的这一系列巩固波斯帝国和他自己统治的措施称为大流士改革。

图4.2贝希斯敦山及贝希斯敦铭文

贝希斯敦铭文得名于比苏通或比索通村(今克尔曼沙赫境内)旁的贝希斯敦山。

该山位于古代米底首都厄克巴丹通往巴比伦的交通要道之间。

该地有一山岩,宛如绝壁,极难攀登,铭文不易被人破坏,因而被大流士选为勒铭地点。

铭文用古波斯、依兰和巴比伦3种文字刻于贝希斯敦山距地面105米高的悬岩上。

石刻长22米,高7.8米。

整体布局明显分为5个部分:(1)浮雕,位于石刻中上方。

上部为阿胡拉·马兹达雕像;下部左方为大流士、戈布里亚斯、阿斯帕提尼斯和被推翻的高墨达(躺在大流士脚下)雕像;下部右方为被俘的8王和斯基泰人的首领斯昆哈雕像。

(2)浮雕左边,是第一次刻的铭文古依兰文译本,共4栏323行,后废。

(3)浮雕下部,是铭文古波斯文本。

前4栏共449行,为真正意义上的铭文。

第5栏共36行,为大流士远征西徐亚人后加入,内容与前者无关。

现在也把它看成《贝希斯敦铭文》的一部分。

(4)浮雕左边,是铭文阿卡德文译本,1栏141长行。

(5)阿卡德译本之下,是第二次补刻的铭文古依兰文译本,共3栏650行。

《贝希斯敦铭文》于1835年为英国青年军官、克尔曼沙赫省总督军事顾问H.C.罗林森(1810—1895年)所发现。

其后,他断断续续用了将近10年时间才将它释读出来,并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1846年《皇家亚洲学会杂志》第10卷第1、2、3分册上。

从此,它的内容始为世人所知。

学术界传统上认为《贝希斯敦铭文》是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前486年)为宣扬其在位第一年的文治武功而建立的纪功铭文。

它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22—前521年席卷波斯帝国的历次动乱和大流士元年19战的丰功伟绩。

图4.3大流士一世陵

据现代学者研究,铭文内容不尽可靠,如铭文中有关高墨达政变的记载就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

被大流士杀死的不是高墨达而是真正的巴尔迪亚。

因此,他们认为《贝希斯敦铭文》是大流士为其篡夺王权制造合法依据而炮制的重要文件。

《贝希斯敦铭文》的释读奠定了亚述学的基础。

它不仅是古代伊朗,也是西亚最重要的铭文之一。

第一栏

1~3.我是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波斯王、各省之王、叙斯塔司佩斯之子、阿尔沙米斯之孙,阿黑门宗室。

3~6.大流士王说:我父(是)叙斯塔司佩斯;叙斯塔司佩斯之父(是)阿尔沙米斯;阿尔沙米斯之父(是)阿里亚拉姆涅斯;阿里亚拉姆涅斯之父(是)铁伊斯佩斯;铁伊斯佩斯之父(是)阿黑门尼斯。

6~8.大流士王说:因此,我们被称为阿黑门人。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贵族,自古以来我们的亲属就是国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