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大王当知,是转轮圣王,超胜诸人,受诸安乐,得生天上,倍受安乐。
然今大王,应作施会。”
王告诸臣:“宜应击鼓宣令,大王作大无遮施会:境内诸人,有所须者,皆来受食取施。”
诸臣受令已,严饰施场。
须食者与食,须衣者与衣。
涤米泔水,成大壕坑,泛涨流溢,名曰无热池。
经于十二年中,米泔饭汁,共为湊聚,泛流成河,是故世人号为浆水河。
关于释迦牟尼得道时的菩提树也有种种传说。
如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说,玄奘到访时,此菩提树:
周垣叠砖,崇峻险固。
东西长,南北狭,周五百余步。
奇树名花,连阴接影,细莎异草,弥漫缘被。
正门东辟,对尼连禅河,南门接大花池,西阨险固,北门通大伽蓝。
……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
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
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
……如来寂灭之后,无忧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毁佛遗迹,兴发兵徒,躬临翦伐,根茎枝叶,分寸斩截,次西数十步而积聚焉,令事火婆罗门烧以祠天,烟焰未静,忽生两树,猛火之中,茂叶含翠,因而谓之灰菩提树。
无忧王睹异悔过,以香乳溉余根,洎乎将旦,树生如本。
王见灵怪,重深欣庆,躬修供养,乐以忘归。
王妃素信外道,密遣使人,夜分之后,重伐其树。
无忧王旦将礼敬,惟见蘖株,深增悲慨,至诚祈请,香乳溉灌,不日还生,王深敬异,叠石周垣,其高十余尺,今犹见在。
近设赏迦王者,信受外道,毁嫉佛法,坏僧伽蓝,伐菩提树,掘至泉水,不尽根柢,乃纵火焚烧,以甘蔗汁沃之,欲其燋烂,绝灭遗萌。
数月后,摩竭陀国补剌拿伐摩王唐言满胄,无忧王之末孙也,闻而叹曰:“慧日已隐,惟余佛树,今复摧残,生灵何睹!”
举身投地,哀感动物,以数千牛构乳而溉,经夜树生。
其高丈余。
恐后翦伐,周峙石垣,高二丈四尺。
故今菩提树隐于石壁,上出二丈余。
[1]
图4.3《大唐西域记》书影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早期佛教最初是作为一个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派别出现的。
它反对婆罗门教所坚持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解脱与否,不凭种姓出身,而全靠自己的所作所为,各个种姓的人都能修道,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求得解脱,用不着婆罗门,也用不着求神。
佛教教义的根本点是超脱轮回和自我解脱。
佛教认为,解脱不是通过一条信仰和献祭的捷径所能达到的,必须通过道德的生活和苦行的戒律,同时从苦行和沉迷的泥淖中得到解脱。
佛教不承认种姓间的区别,提倡“众生平等”
,当然这里的平等仅仅是指宗教范围内的平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