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佛陀调伏了这些药叉,而婆罗门居士也为药叉建造了毗诃罗,矛盾得到解决。
佛陀之所以广受欢迎,还与他曾经对贫者施舍有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一中说到佛陀施舍的事情:
是时世尊,游至童长城……次至施宝城,告具寿阿难陀曰:“菩萨往昔,而于此处,施多珍宝,是故此城,名为施宝。”
……次至金升城,告阿难陀曰:“于此城中,菩萨昔时,为檀施会,以升量金,奉施乞者。
是故此城,世号金升。”
佛陀传教时用的是印度北部的居萨罗方言和印度东部的摩竭陀方言。
三、佛教的经典
在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中,佛教的典籍是最丰富的,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佛教经典的内容就是三藏,即经、律、论。
在佛教分裂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以后,大乘有大乘的经、律、论,小乘有小乘的经、律、论。
《大藏经》将这两种经、律、论都收入了。
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中收入的汉译佛经有1000多部。
“经”
的字面意思是“一根线”
,引申为连接许多论题论述的线索。
佛经对于所有僧伽成员、菩萨和俗世弟子,应当都具有权威性。
经藏是我们了解佛法的主要原始资料,虽然有的不是由佛本人宣讲的,而是由经他同意或他授意的弟子宣讲的。
从广义上讲,佛经有大乘经和小乘经之分,但小乘派不承认大乘经的可靠性,而大乘派却并不否认小乘经的可靠性。
小乘经包括四大经集,即用梵文写成的《阿含经》和用巴利文写成的《部类》。
《阿含经》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和《杂阿含经》等,《增一阿含经》和《杂阿含经》这两部经集的部分内容来自前两部《阿含经》,部分内容来自原始的甚至远古的资料。
巴利文经典还包括一个《小部经典》,即《小部》,它由《法句经》、《长老偈》、《长老尼偈》和《佛本生经》等构成,皆用巴利文写成。
它们要么是出自正典的其他地方(大多出自律藏),要么是在正典之外,以独立的半正典的面目出现。
佛教徒出身各异,经历各异,他们如何能齐集在佛陀之下呢?这除了有佛陀学说的影响、佛陀个人的魅力的影响以外,还靠佛陀提出的若干约束、规范佛教徒的思想行为的规定,即戒律。
例如,佛教徒的戒酒、戒**律等。
佛教的戒律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出和完善的。
这些戒律对佛教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应当看到,这些戒律并不能让所有的佛教徒都遵守,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时时、事事都遵守,所以,才会有佛教徒中的某些人违反教规而被惩罚,才会发生后来佛教分裂成很多宗很多派。
在公元1世纪时,最后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当然,大多数佛教徒还是遵守佛教的戒律的,或者说基本上是遵守佛教的戒律的,所以,佛教才能在今天还有如此大的影响。
“律”
,梵文毗奈耶,这个词的意思是“脱离(邪恶)”
,是佛教的戒律,包括《律分别论》和《律事》两个部分,附有历史和教义问答的补遗。
《律分别论》即毗奈耶解,包括由150条戒律构成的《戒本经》及其注疏《经分别》,此两书在内容上紧密相关。
《戒本经》包括用来约束过隐士生活的僧伽成员的各种戒律;《经分别》则对每条戒律逐字加以解释,并且叙述各条戒律得以传播的具体环境。
《律事》包括《犍度书》(即“品类”
)。
根据不同的修订本,《犍度书》有17品或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