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陈露眼眶发热。
她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勇敢的人,缺的是在无数次恐惧之后,依然选择再说一次的人。
她们在山谷住了三天。
每天清晨,青藤都会走到村口那棵老榕树下,对着空气说话。
她说东巴语、彝语、傈僳语,有时甚至夹杂几句缅北方言。
孩子们围在一旁听不懂,却跟着模仿发音,笑声清脆如铃。
“你在做什么?”
陈露问。
“播种。”
青藤说,“语言不怕没人说,怕没人听。
只要还有人愿意听,它就不会死。”
第四天清晨,陈露准备离开。
临行前,青藤递给她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未来的孩子们”
。
“如果有一天,又有人想让你们沉默,请打开它。”
她说。
陈露郑重收下,转身踏上归途。
三个月后,火种计划启动“回声工程”
??在全国设立一百个濒危语言采集站,招募原住民讲述者,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口头文化遗产数据库。
第一批录入者中,有一位九岁的瑶族女孩,她在录音棚里唱完一首祖母教的摇篮曲后,忽然抬头问工作人员:“这首歌,以后还能传下去吗?”
工作人员蹲下身,认真回答:“只要你愿意唱,它就能活一千年。”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全球语言权特别基金”
,中国成为首批出资国。
陈露作为民间代表出席大会,她在演讲结尾说道:“我们常常以为自由是能做什么,其实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说出‘我不想做’。
语言,就是那句‘不’的权利。”
台下掌声雷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迎来了光明。
苏雯的母亲从桂林赶来,在火种总部外跪了整整一夜。
她带来一盒骨灰,说是女儿火化时唯一留下的遗物。
法医报告显示,苏雯生前长期服用一种名为“静言素”
的药物,导致声带萎缩、情绪钝化。
她在日记最后写道:“他们拿走了我的声音,连哭都成了奢侈。”
陈露抱着那位老人,一句话也说不出。
第二天,她下令全面清查国内所有打着“国学”
“修身”
“心理疗愈”
旗号的封闭式培训机构。
半年内,共取缔非法机构四十三家,解救受控人员二百余人。
其中一名年轻女子被救出时已无法站立,但她看到陈露的第一眼,竟用极微弱的气息哼出了侗族大歌的起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