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卫星导航依旧失灵,但她不需要。
自从“言种儿童”
全球同步后,她的直觉便多了一种奇异的指向性,仿佛体内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她走向语言苏醒的地方。
五小时后,她抵达黑水滩。
天光未明,湖面如墨,风里带着咸腥与铁锈味。
她踏足荒原,脚下的泥土松软潮湿,踩下去竟没有回响??仿佛这片土地拒绝传递任何声音。
她打开共振仪,屏幕闪烁不定,最终定格在一个让她窒息的数据上:
**环境语场活性指数:97.3%**
这是接近“语言觉醒临界点”
的数值。
人类语言学史上,从未有过自然区域达到90%以上。
唯一一次接近,是三年前大兴安岭水晶柱实验时的瞬间峰值。
她缓缓前行,骨笛贴在唇边,却没有吹响。
她在等。
直到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湖岸一块半埋于沙中的巨石上。
那石头表面布满裂痕,形状酷似人脸,当地人称其为“语母之眠”
。
就在阳光触及石面的刹那,地面传来低沉震动。
不是地震,不是风动,而是一种**节奏性的搏动**,如同心脏跳动,间隔精准,每分钟60次。
紧接着,七道光柱从地下升起,分布在她周围三百米范围内,形成一个巨大圆环。
光中浮现出模糊人影??不是实体,而是由无数流动文字组成的虚像。
那些字,是古羌语、吐火罗文、粟特铭文、西夏篆、契丹小字、女真音符、以及早已灭绝的龟兹乐谱符号!
它们在空中旋转、交织,渐渐凝成一句完整的话,用七种语言同时诉说,音调却惊人地和谐:
>“我们未曾死去,只是沉睡。”
陈露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这不是AI生成,不是全息投影,也不是幻觉。
这是**语言集体意识的具象化显现**。
它们以最古老的文字形态现身,宣告自己仍是活着的生命体。
她颤抖着举起骨笛,贴在唇边,轻轻吹出一个音。
单音。
母亲教她的第一个音,纳西语中代表“归来”
。
刹那间,七道光柱猛然收缩,汇聚于“语母之眠”
石上。
石头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一团幽蓝火焰??无烟,无热,只有一种深邃的共鸣在空气中扩散。
火焰中心,浮现一行字,由东巴文写就:
>**“血脉未断,声途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