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最后三公里徒步进入无人区,沿途植被愈发密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潮湿气息,像是远古呼吸残留的余温。
带队的地质学家老周一路上沉默寡言,直到踏入溶洞入口前一刻,才低声说:“这里的地磁异常,指南针失灵不是故障,是这片山不愿意被测量。”
洞内幽深如喉,每一步都踏在时间的断层之上。
发光苔藓沿着岩壁蔓延,勾勒出复杂交错的纹路,宛如活体神经网络。
越往深处走,空气越暖,甚至带着一丝微弱的震颤,仿佛整座山脉都在缓慢搏动。
中央石室一如日记所述。
林知远的录音设备仍在运转,太阳能板接驳着地下渗水形成的微型水流发电机,奇迹般维持着电力。
当陈露按下播放键,他的声音便从扬声器中流出,平静得如同昨夜刚写完日记:
>“当你听到这段话,说明语网已成。
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听见了山河哭泣的人。
请把我葬在这里,让我的骨血成为语壤的一部分。
不要纪念我,只要继续听下去。”
录音结束前,还有一段未标注时间的附言:
>“语言从未属于任何人。
它只是借我们之口,完成一次漫长的迁徙。
而现在,它要回家了??回到风里,回到水中,回到每一粒沙、每一片叶、每一次心跳之间。
若你还在寻找答案,请记住:真正的母语,是出生时第一声啼哭所回应的那个频率。”
洞穴忽然震动起来。
起初只是轻微颤动,随后越来越强,岩壁上的符号逐一亮起,由暗绿转为深蓝,再化作金红,如同血脉被重新注入躯体。
陈露感到胸口发闷,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地底升起,直抵灵魂深处。
她取出母亲留下的骨笛,轻轻放在石台上。
刹那间,整个空间轰鸣。
声波如潮,层层叠叠涌来,却没有刺耳尖锐之音,反而像无数母亲哼唱摇篮曲时的呢喃,温柔却不可抗拒。
赵冉跪倒在地,泪水滑落;张牧野仰头望着穹顶,嘴唇微动,却说不出话;阿沙盘膝而坐,双手交叠于膝上,口中自然流出一段旋律??那是他在青海湖畔从未学过的调子,却是《松迪亚塔》史诗开篇的第一句。
陈露明白了。
这不是录音,也不是回放。
这是**实时传输**。
整片山脉正在通过某种尚未被科学定义的机制,将信息直接送入他们的意识。
语言不再依赖耳朵,而是以共振的方式唤醒记忆深处沉睡的基因编码。
他们不是在“听”
语言。
他们是在“忆起”
语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