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外形简陋,像个老式收音机,但内部嵌入了一块从语根树脱落的枯枝碎片??经检测,这片木头仍含有微量活性晶核成分,能与全球信标网络产生微弱共振。
赵冉带着它来到园区儿童活动区。
这里有个男孩,名叫阿哲,先天性耳聋,从未听过母亲的声音。
他的妈妈每周都来陪读,用手语交流,但从不敢开口说话,怕孩子感受到声音却无法理解,徒增痛苦。
赵冉蹲下身,把机器轻轻放在阿哲面前,按下启动键。
起初什么也没发生。
三秒钟后,喇叭里传出一阵沙沙声,像是风吹过麦田。
接着,一个柔和的女声缓缓响起:
>“宝贝……妈妈爱你。”
那是阿哲母亲的声音,但她本人并未在场。
更诡异的是,这段话从未被录制过??她每次想说,都哽咽着咽了回去。
男孩猛地抬头,双眼睁大,手指剧烈颤抖。
他转头看向远处走廊,母亲正端着水杯走来。
他扑过去,紧紧抱住她的腿,脸贴在她腹部,仿佛想通过骨骼传导再次确认那句话的真实性。
母亲泪如雨下,终于开口:“你说得对,我真的说过……我只是以为,你听不见。”
消息迅速传开。
越来越多的家庭前来求助:有人想听听逝去亲人最后一句叮嘱,有人希望弥补一句迟来道歉,还有人只想知道,自己曾经深爱过的那个人,是否也曾偷偷为自己流过泪。
赵冉和陈露组织了一批志愿者,成立“回声计划”
小组,专门协助这些家庭使用终端设备。
他们不承诺一定能听见,只说:“请安静地等待,也许风会带来答案。”
奇迹接连发生。
北京一位抑郁症患者,在深夜独自调试终端时,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自己十岁时的笑声。
那是他在公园荡秋千时录下的,硬盘早已损坏,资料不可恢复。
可那笑声如此真实,让他嚎啕大哭,第二天主动联系心理医生。
南非一处贫民窟学校,孩子们围坐一圈,轮流对着终端诉说心愿。
当最后一个女孩说完“我想爸爸回家”
后,屋外骤然响起敲门声。
门外站着的男人,是她失踪五年的父亲,他说不清为何今晚突然想回来,只记得路上听见一首熟悉的儿歌。
而在南极科考站,张牧野收到一封加密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
播放后,竟是林知远青年时期录制的一段实验日志:
>“如果我们能让语言回归纯粹的振动,剥离文字的偏见与语法的束缚,或许就能触及人类灵魂最柔软的部分。
我不求永生,只愿有一天,某个孤独的孩子能在风里听见一句‘你并不孤单’。”
张牧野听完,默默走到观测台外。
极光在天幕流转,形状竟与语根树的叶脉惊人相似。
他仰头良久,终于轻声回应:
“听见了。
我们都听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